原标题:改革攻坚的动员令和路线图
当今时代,是“中国奇迹”和“中国难题”赛跑的时代。一方面,我们上升势头不可阻挡,国力跃升气势如虹,离民族复兴从未如此之近;另一方面,我们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决策,为在新的历史起点闯关夺隘、攻坚克难下达了动员令,标明了路线图。它必将给航行在时代征程的“中国号”巨轮,赋予闯过急流险滩的强大动力。
攻坚期、深水区:改革攻坚的时代坐标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回答、解决重大问题的态度和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这个国家进步的幅度和力度。而对那些带有历史标志性意义的重大问题的有力回答,总是成为一个时代的界标,高高定格在历史的星空,也定格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成为不朽史诗的永恒音符。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面对“文革”十年浩劫给人民群众心中留下的伤痛记忆,面对中国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以大无畏的勇气指引中国告别“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引领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成为中国追梦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而今,逐步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伴随“成长的烦恼”进入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如何把矛盾问题交织、拥有世界第二经济体量的庞大中国,带入世界强国的位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世人瞩目的时代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这一时代课题,瞄准改革中的“硬骨头”作出部署,把深水区的“险滩”变成“中国号”巨轮扬帆起航的新起点。这次全会必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实践的检验,成为创造“中国奇迹第二季”的壮丽丰碑。
改革开放又一春,正在攻坚克难中开启。
定力、勇气和韧性:改革攻坚的豪情壮志
爱因斯坦曾说:“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中国共产党人为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而表现出来的意志力量,曾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推翻“三座大山”,在封闭僵化的死胡同中闯出一条改革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同样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夺取政权难,巩固政权更难。一个曾经张贴着几千年封建标签的东方大国,要跳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律,就如同破解千古之谜。而当代中国一度突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侵蚀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成为最可能触发历史周期律的“扳机”。不仅如此,成堆的难题接踵而来。可能导致“亡党亡国”的腐败问题,自我革新的可操作性问题,两种制度、两种价值体系在和平崛起时期深度碰撞和激荡的问题,兜住民生之底与推进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相交织的问题,思想观念障碍、利益固化藩篱和体制机制的顽瘴痼疾共同构成改革阻力的问题等等,如同拦路虎盘踞在强国路上。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面对急流险滩,中国共产党人拥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定力,拥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气,拥有“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韧性。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用这样的定力、勇气和韧性,直面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开拓全面深化改革新境界的历史性盛会。
风云激荡起惊雷,九天揽月有大气。再大的危机,在这样的定力、勇气和韧性面前,也会化危为机。
“四个坚持”:改革攻坚的理论法宝
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课题,成为砥砺中国智慧巨能量的“磨刀石”。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坚韧不拔的意志,持续致力于回答这一时代课题,同时也以最富创造力概括力的崭新论断,不断刷新着回答这一时代课题的“中国答卷”。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这“四个坚持”的最重要经验,亮出了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答案,是新时期颠扑不破的真理。
当世界以惊讶的神情,聆听传奇式的“中国故事”;当世界以质疑的眼光,看待世所罕见的“中国难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既没有自我陶醉,也没有知难而退,而是继续运用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经验,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遇到的矛盾问题提出全新思路和创新论断。“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中国智慧的最新亮色和闪光点,集结成引领改革新航程的时代号角。
突破瓶颈、打通关节:改革攻坚的重点任务
无限风光在险峰。然而,险峰面前,往往山重水复疑无路。要翻越险峰,必须在荆棘丛中闯出新路来。从魏源所向往的“风气日开,智慧日出”的“开放中国”,到梁启超所呼唤的“常思将来,常敢破格”的“少年中国”;从李大钊所期盼的“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的“青春中国”,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强调的“中国梦”,都如同险峰高处的灯塔,召唤着人们闯难关、开新路。
道路如经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打通关键节点的道路,疏通社会机体的经络,才能让一切积极因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明进步的源泉充分涌流。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强国路上的重大矛盾问题,提出了全新的思路,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在突破瓶颈、打通关节上做足了功夫。无论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还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无论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还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无论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还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无论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还是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会都在关键环节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思路和举措,深层次改革的大幕就此开启。
单兵突进难奏效,按下葫芦浮起瓢。全会告别了单方面改革的时代,着眼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会作出的改革部署,通过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综合集成破解矛盾问题,打响了围歼顽瘴痼疾的攻坚战。
自身过硬:改革攻坚的关键力量
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够作出力度和广度空前的改革部署,得益于有一个坚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诚如政治学家亨廷顿所言:“第三世界的现代化是一个充满动荡和激烈冲突的过程。一个具有现代化取向的政治组织是推进现代化进程又保持其过程稳定的关键力量。”
一年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名言警句,向全国人民作出郑重承诺。自身硬,内涵是多方面的,硬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硬在有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硬在有治国理政的卓越能力,硬在有自身廉洁的清正形象。中央政治局以八项规定开新局,强力打造过硬自身,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自身硬才敢硬碰硬。自身硬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为打响改革攻坚战的坚强指挥部。
人们不能忘记,为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顶层设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统筹谋划,提前做了大量的酝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带头学习和调研,中央政治局历次集体学习大都聚焦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从广东考察提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到武汉座谈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研的6个重大问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调研步步深入,思路逐步成型。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集智攻坚,也就水到渠成。
回望历史,从革命战争年代为解决“本领恐慌”而整风学习、在战争的大海中学习战争的“游泳术”、坚持先做“群众的学生”再做“群众的先生”,到改革开放以来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群众的“发明”升华为党的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和能力升级,掌握了赢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一个又一个新胜利的“密钥”,不断开辟党和人民事业的新境界,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十八届三中全会,注定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升级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的又一次历史见证。
更伟大的中国故事:改革攻坚的辉煌前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的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一点不比不发展时少”。更多的问题砥砺更高的发展高度。35年的改革开放,不断解决矛盾问题,又不断将中国推送到新的高度。全面深化改革,必将推动中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多样的时代,思想观念多元、价值追求多元、利益关系多元,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尤为不易。然而,实践表明,我们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主心骨”,完全能够凝聚起亿万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攻坚克难,接续开启一个又一个“崭新时代的黎明”。“我们这个时代还有比这更伟大的故事吗?”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如此发问。历史和实践必将作答:更伟大的故事仍在中国!(执笔:林培雄、刘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