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为全面深化改革打下牢固精神根基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2014年01月05日10:49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打下牢固精神根基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时事,顺乎民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强调了这一点。在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总体谋划、深入实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宏大工程,其意义非同小可,必将带来深远影响,为全面深化改革打下牢固精神基础。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战略部署,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奋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时隔七年之后,中央又出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意见,体现了我们党在树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方面的持续努力和深入探索。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自觉培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不断增强人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凝聚和扩大社会共识,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在全社会形成期盼改革、谋划改革、推动改革的思想氛围,为确保如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重要精神保证。

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35年来,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开辟出一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道路,创造了一个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有机结合的体制,形成了一套为实现现代化提供根本保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治理成效。同时,要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还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从而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

如果说制度是一个国家的骨骼的话,精神就是这骨骼里面的钙;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需要“强筋壮骨”,也必然离不开丰富的钙。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没有核心价值观,一个社会就缺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缺乏凝神聚力的思想共识,一个民族就缺乏有力的精神支撑。价值观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贯穿于社会活动的全过程,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引导、制约、规范着人的实践活动和全部社会生活,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基本道德规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顺畅运行,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绩效,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能量。

打造稳定的改革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具体措施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活方式、组织方式、就业结构必然更加多样化、复杂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社会价值观领域也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多样性态势。同时,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引起价值观的深刻变化,还使得世界范围内的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交流和竞争加剧,相互激荡和碰撞,局面错综复杂。特别是西方一些政治势力借助其在经济、政治、国际文化和国际舆论方面尤其是传播手段上所占有的优势,极力推销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给世界造成了新的不安定。体现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诉求相互交织,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开出各式各样的“改革药方”,甚至自行其是地对改革进行所谓的“解读”,推进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

对此,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增强战略定力、树立底线思维,排除各种干扰,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另一方面,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战略任务,缓冲、对冲各种不良社会舆论和价值观念的干扰,确保改革在一个良性有序、温和理性的社会文化生态中稳步推进。总的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呵护改革、支持改革、宽容改革的思想舆论氛围,有利于纠正对各项具体改革措施的理解偏差,有利于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增强加快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改革的各项成果固化为社会的基本认知和价值取向。

总之,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既要消灭物质上的贫困,也要实现精神上的富足。一个现代化的中国,既需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又需要实现精神面貌上的现代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为此也。可以想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措施逐步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渐显实效,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必将形成强大的正反馈效应,共同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

(执笔:黄相怀)

(责编:吴斌、程宏毅)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