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化改革:顶着压力也要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在改革的激流中扬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攻坚克难意识,以“铁肩担道义”的果敢和“妙手著华章”的自信,直面深化军队改革的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该负的责任,冒着风险也要担,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面对攻坚克难的任务,担当是一种对人民、对党的事业、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是迎着风险上、克服困难走、不为困境惧的大无畏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党员领导干部敢担当,就是要敢担责任,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
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责任感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标准,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试金石,也是成就事业,推动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负的责,迎着风险也要担。不敢担责任,就不配当领导;不会担责任,就不能当干部。看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事业心、责任感、原则性,归结起来,就是有没有担当精神。在部队各项建设发展中,需要的是党员干部做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立足本职岗位,牢记责任和使命,多一份压力和责任,少一点懈怠和浮躁,勇敢地担负起应尽的责任。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为责任牵肠挂肚,为责任寝食难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避繁难、认真勤勉,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顶着压力干,就要突出一个“敢”字。敢当铁匠硬碰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工作一抓到底,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毋庸讳言,当前个别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惧怕压力、不敢担当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有的“得罪人”的事不敢干,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有的棘手问题不敢碰,遇到矛盾绕道走;有的对违反原则的事不敢批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态度暧昧,甚至以私情废公事,拿原则做交易。这些现象的存在极大地弱化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进取意识,直接影响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如果该干的事不干、该负的责不负,遇到困难绕道走、碰到矛盾踢皮球、面对歪风往后退,就会错失机遇、贻误事业、带坏风气、影响发展。
顶着压力干,还要具备担当的素质与能力。担当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不是写在纸上的文件,而是改革战场上的“真枪实弹”,需要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党员领导干部要博学多思,做“知全局、懂本行”的行家里手。坚持学用结合,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工作的举措、领导工作的本领和应对危机的对策。勤于实践,学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破解难题,不断提高科学思维、综合决策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志存高远、胸怀全局、革故鼎新,不墨守成规、不谨小慎微,善于从实际出发,把政策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统筹兼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不避难,敢大胆去干,敢于突破,才能不断向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个组织、一个人,都免不了要面对责任,面对责任就要有敢想敢干敢担当的勇气。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敢于担当、乐于担当、善于担当,把担当作为一种志向、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坚持“敢为”“能为”“有为”,就一定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