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为改革提供动力和支撑

纪委书记、专家谈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上)

2013年12月17日15:24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为改革提供动力和支撑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如何理解、贯彻落实中央的这一决策部署?近日,记者采访了部分省纪委书记和相关专家、学者。

“《决定》强调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对于改进作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理解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涵义。”河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说。

——体现了决心。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大政方针的落实。尤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出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别有深意,体现了中央狠抓作风建设不放松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建立和落实这一制度,将为改革提供动力和支撑。

——把握了规律。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如何跳出 “改进—反复—再改进—再反复”的怪圈,靠一两次教育活动不行,松一阵、紧一阵也不行。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体现了中央对作风建设规律的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

——揭示了根本。作风方面的积弊顽疾,归根结底要靠制度来祛除。要把作风建设变成常态,变成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必须用制度保证,制度建设是改进作风的治本之策,只有坚持制度化才能保证常态化。

“作风是党的根本属性的集中表现,是一个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个人品德和精神境界的具体体现。”天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臧献甫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好作风建设也是落实全会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臧献甫说,没有良好的作风什么事都干不成,什么任务都落实不好。只有经常抓、长期抓,形成长效机制,实现作风建设的常态化,才能把全会部署落到实处,“《决定》强调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可谓抓到了问题的关键。”

“作风建设始终是我们党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过勇说,作风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直接影响着党的肌体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推出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如出台八项规定,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等,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中央纪委还专门下发了《关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的通知》、《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关于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的通知》等规定,在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和遏制不良风气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和制约作用。

“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不仅是党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的客观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期望。”过勇说,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沾染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极大地损害了党的形象,在群众中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不仅如此,‘四风’还是腐败形成的温床和土壤,一些腐败分子就是因为作风出现问题而逐渐滑向腐败深渊的。”过勇告诉记者,从这个角度来看,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不仅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必由路径,也是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选择,更是对人民群众反腐败期望的有力回应。

“荀子曾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知行合一,实干兴邦,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所推崇。”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说,优良作风与处理复杂局面、驾驭经济发展等治国理政能力一样,都是反映干部内在素质的“能力项”。

“《决定》要求改革政绩考核机制、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纠正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为作风考评常态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高波说,如果在日常考核评价和经常性监督检查中抓早抓小,“早拍肩膀,早拉袖子”,就能避免作风小问题“养成”贪腐大恶果。(记者 王新民)

(责编:吴斌、常雪梅)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