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

青少年时期的外公毛泽民

曹志卫 曹宏 曹耘三 曹立亚
2013年12月12日10:2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新疆党史》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外婆王淑兰是外公毛泽民的结发妻子。外婆与外公同龄,17岁时嫁给外公。外婆是大革命时期的老党员,她为革命兢兢业业工作了一辈子,1964年因病去世。

外婆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小时候,我们常常围坐在外婆的膝下,缠着她给我们讲外公的故事。外婆虽然没有文化,但却非常健谈,每次听外婆讲述外公的故事时,都感到非常有趣。

记得当时外婆总爱拿现在的幸福生活,同外公少年时的情况相比,说外公小时候由于家里缺少劳动力,他只读过三四年私塾,而且还是断断续续读的。外公14岁那年,因哥哥毛泽东离家去湘乡东山高级小学读书,以后又去长沙读中学,家里干活的人手少了,再加上哥哥在外读书开销大,他只好退学,在家帮助父亲养家糊口。

一个才满14岁的少年就要下田干那么重的农活,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等到外公17岁时,由于他父亲身体不好而改做贩米贩猪的小生意后,家里的十几亩地就全靠外公一个人种了。只有在农活实在忙不过来时,外公才肯请人帮一下忙。除了下田种地之外,外公还要砍柴、打鱼草、打猪草,帮助父亲挑米,学做小生意……

外婆说:“你们外公从小就爱帮助母亲和父亲干活,身体锻炼得可结实了,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气。上山砍柴,别人挑80斤,他就挑100斤。冬闲时,他与人合伙榨油,两个人才能推动的大石碾子,他一个人就能推着转。榨油加楔子时,要用大锤往里砸,这种要凭力气的重活,也总是由他来干。”

外公不但能干,而且待人也慈善和气,肯帮助别人。这些全来自于母亲文七妹从小对他的教诲。我们还听到毛爱桂老爷爷给我们讲的外公幼年时期的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是送还鱼的故事。一天,细心的外公在自家鱼塘边上发现有鱼鳞,凭感觉,可能有人趁天黑偷了塘里的鱼。于是到了晚上,外公就蹲在黑暗处耐心地守候着。果然,深夜里偷鱼人又来了。外公没有声张,直到那人捞完鱼返回时,外公才悄悄地跟到他家,并把鱼给提了回来。

回家后,没想到,母亲不但没有夸奖他,反而批评说:“人家是家里太穷才来捞鱼吃的,拿两条鱼就拿吧,你怎么还能给追回来!”

外公从小就很听母亲的话,转身就要把鱼给送回去。母亲喊住了他,又让他再捎上些咸盐。文七妹考虑到穷人家往往连盐都没有,没有盐怎么腌鱼。

第二个是送还稻穗的故事。一天,外公远远地看见有人正在他家的稻田里掐稻穗。他马上跑过去一把夺了过来,并把掐下的稻穗带回了家。

回到家后,母亲又批评了他。文七妹一面叹气,一面对年幼的外公说道:“人家要不是穷得冒(没)得米下锅,怎么会去做这种事……”

她要外公赶快把稻穗给人家送回去,并且嘱咐外公,以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事,一定要想到人家的难处,千万不能再这样做了。

善良的文七妹就是这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将同情穷人的美德传给了年幼的外公。等到外公长大并掌管家务时,他便经常帮助穷人。如当时他们家邻居毛爱桂的父亲去世,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外公非常同情他们,马上送去了五担谷子,帮助他家渡过了难关。毛爱桂老人至今仍健在,还常念及此事,并且说外公在远近一带威信特别高,凡是邻里间发生纠纷时,人们总爱找他出面调解;有时,穷人家典当衣物时,也总愿意请他做公证人,由他拟写契约才感到放心。

如果说青少年时期对外公影响最大的人是母亲的话,那么成年后对外公影响最大的就是哥哥毛泽东了。外婆曾十分感慨地对我们说过,外公和外婆能走上革命道路,全靠得是哥哥的指引。

外婆告诉我们说,毛主席对母亲非常孝敬。他虽然很早就离开韶山到外面读书,但每逢母亲的生日(农历正月初八)都总要赶回韶山看望母亲。

外婆说,正因为毛主席经常回韶山,并且每次回来都带来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新消息,这才使我们这些山里人得以了解山外所发生的大事。什么省城里发生抢米事件啦,长沙和全国各大城市都在抵制日货、焚烧日货啦。外婆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毛主席曾对他们谈起过:在我们中国北面有一个国家革命胜利了,工人和农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他们建立的那个新社会好得很,没有地主和资本家剥削,老百姓人人有饭吃,有工作做。将来我们中国也要走这条路……

外公和外婆最终离开韶山踏上革命道路,是在外公的父母双双去世之后。

1921年春节期间,毛泽东带着毛泽覃并和外婆家的表兄一道回乡探亲。外婆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家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亲人,使得冷清了一年多的旧居又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她高兴地把挂在屋里的腊肉和腊鱼都摘了下来,好好地款待了他们一番。

外婆回忆说: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面烤火,一面交谈。毛主席又对我们进行了革命教育,动员我们不要只顾小家,而要为天下的受苦人多想想;不要光看眼前,而要把眼光放远些,要让全国穷苦人都过上好日子,就得起来闹革命。毛主席最后说道:“不种田了,润莲(即外公毛泽民)和淑兰(即外婆王淑兰)都到长沙去工作,菊妹子(毛泽建)到长沙读书。田让给别人种,房屋让给别人住。欠别人的账一次还清;别人欠我们的账一笔勾销。春耕就要开始了,别人代我们养的两头牛不能卖,就留给他们用。还有十几担谷子,低价卖给贫苦农民,以备春耕需要。”

外婆告诉我们,开始,外公和她都想不通。外公就反问哥哥:不种田了,不要家了,怎么生活?吃什么,住哪里?

毛主席回答说:每月我给你们几块银元做伙食费;住的地方我给你们找,铺盖也不用多带。说到这儿,毛主席看见外公身上衣服实在太旧了,就说:“润莲做身新衣服吧。”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春节过后,毛泽东、毛泽覃带着妹妹毛泽建先行一步。外公和外婆因为要处理田地、房屋和账目等善后事宜,晚走了几天。

外婆回忆说,她和外公租了一条船,走水路去长沙。尽管毛泽东走前已经说好什么都不用带,到长沙后一切都由他想办法解决,但外公却还是放心不下。他不顾从韶山冲到上船码头还有很远的山路要走,还是准备了两担大米,一担自己挑着,一担雇人挑上;又雇了两辆小推车,一辆小车推着因缠小脚走不了山路的外婆和铺盖卷,另一辆则装着满满一车烧柴。

有人问外公:“润芝(毛泽东)不是说好了什么都不用多带吗,你们怎么还是带了这么多东西?”外公回答说:“反正是租了一条船,载多载少还不都要花那么多钱。”

听到这儿,我们都笑了,觉得外公考虑问题真是太实际了,而且也真够精明、真够会算计了。

外公和外婆到长沙后,住在妙高峰。当时任长沙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校长的毛泽东,就把外公安排在学校担任庶务,让外公在管理小学后勤保障工作的同时,又能在学校补习文化。

外婆说,外公善于管家理财的特长再次显露出来。当时,小学教职员工的工资低微,生活十分清苦。外公非常同情他们,并想尽办法为他们改善伙食。他在菜市转了几天后,发现猪下水比猪肉要便宜得多,而且营养并不差,他就少买猪肉,多买些猪下水,并且是在集市快收摊时买,这样价格还会更便宜些。市内的菜价、粮价比较高,他就去乡间买菜、买粮。就这样,同样是原来那点儿少得可怜的伙食费,在外公的精打细算下,学校的饭菜却有了很大的改观。为此,学校的教职员工们都交口称赞说:“毛润芝校长为我们聘到了一位好庶务。”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一年秋,毛泽东为了培养建党建团所急需的干部,在长沙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外公也到该校半工半读,一方面担任学校庶务工作,一方面参加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的学习。也就是在这一年秋,外公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便开始了他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1922年底,外公被党组织派往安源路矿从事工人运动后,外婆因生活不便,就在第二年夏天带着刚满周岁的母亲(毛远志)回到了韶山旧居。1925年春,外公随毛主席、杨开慧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外婆和母亲再次与外公得以团聚。1927年马日事变后,外公为准备秋收暴动,曾经回过韶山。从那之后,外公为革命奔波在外,就再没有回过韶山了。

今年是外公毛泽民百岁诞辰。这篇短文作为我们兄妹并代表已故的外婆和母亲,对我们所敬爱的外公的祭奠。

(作者:毛泽民烈士外孙、外孙女)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