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郑新立:发挥市场决定作用 激活民间力量

2013年12月03日14:48   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发挥市场决定作用 激活民间力量

郑新立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高端访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涉及的改革达300多项。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何在?一些新提法、新论断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有何影响?如何看待土地制度、国企等热点领域的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成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日前在广州对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和回应。

三大红包惠及农民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涉及到的改革达300多项,您认为最重要的改革是什么?

郑新立:我认为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所有改革中最重要,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这项改革是中央送给农民的“三个大红包”:第一个是承包地经营权可以抵押、担保、转让;第二个是宅基地可以抵押、担保、转让;第三个是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可以同地同权同价。特别是第二个大红包。一旦宅基地可以变现、转让,农民就可以尽快增加财产性收入,缩小与城市人收入的差距。由于这项改革,中国可以避免未来十年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2020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目标。

记者:《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去我们都是讲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说明什么?

郑新立:管理是从政府角度来说,政府作为管理者,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能力;治理除了强调政府作用外,还包括行业治理和基层的自治制度。治理体现了对国家管理、社会管理认识的深化,也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决定》内容虽然很多,但都是围绕着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实现治理体系的完善和现代化来进行的。所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可以说是改革的一个总的要求。

国企体制将有大变化

记者:这次全会在国企改革上有何突破?

郑新立:国企管理改革有三大内容,一是国企由管资产为主变成管资本为主,成立若干资本管理公司,国企体制将发生大的变化;二是国企通过吸收民企的进入,改变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民企可以参与到国企的重组中去;三是打破垄断,对于一些自然垄断的行业,包括铁路、通讯、电网、天然气,其运营部分放开让民营经济进入,以利于展开竞争。

记者:在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上有什么具体举措?

郑新立:允许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发起设立商业银行,这项改革意义重大,将改变目前金融行业资本利润率远远高于社会资金利润率的现状。

据《人民日报》刊登的消息,从利润总和看,上半年2013中国企业500强中,268家制造企业创造利润4382.4亿元,还不及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总和的57%。这不是好事,将助长虚拟经济的膨胀。金融业利润太高,多是因为垄断,长期以来不允许社会资金进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允许民营资本进入。这项改革将会激发我们的资本存量,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使金融行业资本利润率回归到合理水平,真正发挥市场对金融资本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记者:《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如何理解“决定性”?

郑新立:经济体制改革仍是所有改革的中心环节。在经济改革中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党对客观规律特别是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党的十四大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次把“基础”二字改为“决定”,是对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不仅涉及经济体制的方方面面,对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领域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记者:“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对我们现行的经济制度会造成什么影响?

郑新立:这是我们对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新发展。国有经济通过吸引民营经济入股,发展股权多样化的产权制度,在股份制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和经营者之间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科学的治理结构,使国有企业更好和市场经济融合,同国际的公司管理制度更好地接轨,从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培养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的跨国公司。

同时,《决定》还提出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可以允许员工持股,包括管理层持股,可以使企业领导层和员工更有凝聚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更有责任,把个人利益和企业长远发展结合在一起了。同时还提出,对民营经济也要允许发展混合所有制,鼓励员工持股。这将对未来中国形成真正符合市场规律的企业制度和企业产权结构造成深远影响。以后,企业是国有、私有、民营的标签会淡化。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联合体,可以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

形成“多层面”城市群

记者: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未来城市化应该如何推进?

郑新立:对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采取不同的对新进人口的管理办法,这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新型城市化的道路要求。未来城市发展模式,我认为可能是多层面的。

第一个层面是将会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都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群和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都市群,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现在三大都市群的经济总量分别是16000亿美元、13000亿美元和11000亿美元,再过10年,三个都市群将会分别形成经济总量在2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群。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把都市群用城际高铁网络连起来,形成半小时至一小时商务圈。珠三角目前正在大力发展高铁网络,城际高铁网络建成后,珠三角将在新的平台上加快发展。第二个层面是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次城市群;第三个层面是以县城为中心,包括城关镇、小城镇以及新型农村社区为中心的就地城市化。未来城市化模式可能是这三个层面同时并进。

雾霾考验执政能力

记者:对于公众很关心的环境问题,有没有实质性的推进?

郑新立:现在两大问题老百姓最关心,一个是食品安全,一个是雾霾,解决这两大问题,已成为对执政党能力的考验。过去是“谁污染谁治理”,往往流于形式,企业污染了不承认,也很难监督。《决定》提出“实行谁污染、谁付费和第三方治理制度”。比如,一个发电企业一年脱硫成本是8000万元,以前如果不交,就可以变成利润。而现在污染了就必须拿出钱来,通过招标选择有资质的第三方企业来治理,而且让政府来监督,通过这种方法,治理好雾霾天气的时间就可以大大提前。 我们现在环境成本到了必须付出的时候了,可以通过用户承担一部分、企业消化一部分、财政补贴一部分,来解决环境成本问题。(记者 李佳莉 谭敏)

(责编:王金雪、常雪梅)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