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深读三中全会:“自己拿起手术刀”

凌河
2013年11月29日09:37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自己拿起手术刀”

改革的“全面”与“深化”,会深深涉及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自身的利益格局和权力关系,就会产生“主要不是体制外而是体制内”的各种障碍,能不能“自己拿起手术刀”,甚至能不能“拿自己开刀”,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自己拿起手术刀”,这是国际舆论对于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的“读后感”,是对于中国领导人改革决心的一个评论。

  这样的评论是有道理的。我们党之所以有如此的胆识和智慧来推动这样的全面改革,正是因为有“自己拿起手术刀”割破藩篱、割除痼疾的自觉,也就是说,我们的改革是自觉的改革,是“我要改”而不是“要我改”——如果说有什么“推动”的话,那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洞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实质和趋向,清醒地认识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不深化“市场决定”的改革便不能前进一步的特定阶段,从而自觉地回答生产力升级飞跃的强烈冲动,主动回应社会矛盾运行的内在要求。这就是从“跟上时代步伐”到“引领时代潮流”的与时俱进,就是一种大的历史自觉性和主动性。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自己拿起手术刀”,才能将主导权和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也才能在决定前途和命运的征程中真正“跑赢”。

  “自己拿起手术刀”,也是对我们参与改革的人们的要求。这个要求,是由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特征所决定的。如果说,上几轮改革,我们主要是冲破陈旧的观念和打破僵化的体制,那么这一轮改革,不但要打破思想观念的障碍,更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更难”,我们说深化改革是“啃硬骨头”、涉险滩,“硬”就硬在利益固化的盘根错节、错综复杂,“险”就险在深化改革必然要引起现有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触动某些人群的既得利益,“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突出的一点是,改革的“全面”与“深化”,还会深深涉及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自身的利益格局和权力关系,就会产生“主要不是体制外而是体制内”的各种障碍,能不能“自己拿起手术刀”,甚至能不能“拿自己开刀”,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比如说,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并不是一句空话,而直接涉及到政府与市场、与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我们说,凡是应由市场决定的,就由市场决定;凡是企业能自主的,就由企业自己拍板;凡是社会可以解决的,就应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这样一个原则,这样一个方向,就要求政府要“放权”,就会触动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利益格局”和“权力关系”。长期以来过分集中而又缺少制约的行政权力,成为某些人“权力寻租”的根源,进而成为腐败的一个温床,这是一类;长期以来权力分割与利益掣肘的某些体制,又形成部门利益的 “一亩三分地”,碰也碰不得,动也动不了,这又是一类。除此之外,“放权”还涉及到我们不少官员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模式,衙门式的“执政方式”以及高高在上、一百个“不行”的“当官感觉”,这同样是一种官僚主义。面对“市场决定论”的改革,面对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对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我们是主动自觉地“自我革命”,自己拿起手术刀给自己动手术,还是心有“小九九”、打起“小算盘”,对改革虚与委蛇或对“放权”暗度陈仓,这何尝不是一种考验呢?

  “自己拿起手术刀”,不仅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特征,更是我们应有的基本态度。改革越是深入,必然会触动我们“自己”的利益和权力。不论是转变作风的严格新政,还是反对腐败的严厉措施,不论是市场化取向的体制改革,还是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都会“动奶酪”,甚至改格局。从大局而言,这是“壮士断腕”,对我们不少人来说,会有“割腕之痛”。我们持什么态度?还是要讲“天下为公”,以一颗公心、平常心,以一点主动、一份自觉,来投入新一轮的改革,来面对对“自己”的“革命”——我们不少同志,在上一轮改革中,是勇往直前的闯将,是敢为人先的弄潮儿,是叱咤风云的改革者,千万不要到了要“自己拿起手术刀”的新一轮改革,就变成了改革的阻力、深化的绊脚石,甚至走向了改革的对立面啊!

(责编:王金雪、谢磊)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