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作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当前,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锲而不舍除“四风”,持之以恒改作风,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提振安徽改革的“精气神”。
全面深化改革“到中流击水”,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面对的任务更加艰巨,求解的难题更加复杂。“打铁还需自身硬”,越是全面深化改革,越是要有大智大勇,越是要有优良作风。近年来,我省通过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保持党的纯洁性等活动,进一步锤炼了党的作风,优化了政治生态,营造了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但与中央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作风建设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依然突出。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严重破坏党群干群关系,严重影响改革发展大局。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全面深化改革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可以说,迎接新的改革大考,作风不实干不好,作风不正站不稳,作风不硬扛不住,作风不优走不远。
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深化改革的主体。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全面深化改革才有不竭的动力源泉。要深入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为改革攻坚扫平道路。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最有说服力。要大力弘扬实干之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共同奋斗。要大力弘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不断把改革大业推向前进。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打破作风建设的怪圈,归根到底要靠制度改革。要按照《决定》要求,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改革会议公文制度,着力改进会风文风;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完善选人用人和政绩考核相关制度,纠正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使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好安徽注入磅礴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