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走基层·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小农庄里说期盼

记者  王伟健
2013年11月28日07:1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又到盘点收成时。记者走进江苏省溧阳市的农庄,算算农民的收支账,听听三中全会后他们对政策的期盼。

在天目湖现代产业园区,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农家小楼掩映在果树丛中。远方座座青山,挺拔的松杉已有碗口粗,山坡上茶树环绕,成群的山羊出没其间。

同行的溧阳市农林局副局长何爱华说,他要到几个农庄去,与几个经营者聊聊天。

“三中全会说,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利好。”江苏天目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成宝,之前也是农民,后来在外做生意赚了钱,又回到溧阳搞起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不仅需要科技,还需要先进的经营管理。溧阳的农庄在这方面作出了不少尝试。”他说:“几年之间,溧阳出现很多农庄。这些农庄规模大、投入大,而且都致力于开发原先产出很低的丘陵山区;效益也很好,每亩纯利润超过万元甚至数万元。民间资本流向农业、带动农业、改造传统农业,是一个趋势。”

41岁的徐光远在上海从事娱乐业和对外贸易。今年6月,他注册成立了溧阳涵予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并以780元/亩的价格承包了1600亩地。不过谈到今年的收成时,他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第一年由于土地是复耕地,土质差,水稻产量低,按600斤/亩、1.5元/斤算,一亩地的收入也就900元,连成本都不够。加上土地平整费用以及承包费,一亩地要亏1000元以上。他更期盼三中全会后出台更加具体的扶持政策:“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就涉及到农村的土地问题。”他说,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何爱华接过话头,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分工分业更加精细,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原有一家一户零碎的土地,如何在农民市民化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进程中更好发挥作用?“要在保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集中。”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28日 01 版)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