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记者走基层

西沟 改革再出发——申纪兰感言富起来才是社会主义

2013年11月21日13:29   来源:山西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记者走基层:西沟 改革再出发——申纪兰感言富起来才是社会主义(图)

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在西沟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本报通讯员摄

11月的西沟村,寒风飕飕、凉气逼人。但18日下午一见到84岁的申纪兰老人,就不由得被她火一般的热情所感动。

全国闻名的西沟村,并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走一走西沟的路,翻一翻西沟的岭,跑一跑西沟的地。你会发现,这里的一石一垄、一草一木,无不凝结着西沟人数十年奋斗的汗水和心血。靠什么这么长久地凝聚人心、出成绩呢?申纪兰说:“就靠两个字:改革。”

改革到了再出发的时候,作为老典型,申纪兰和她的西沟村都曾是我们在历史拐点首先想到的代表符号。今天,记者再次问申纪兰,下一步西沟改革的方向在哪里?申纪兰的回答是:“发展企业,几十年来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西沟人能吃饱穿暖了,但是要真正富起来,还要靠企业、靠市场。无工不富,现在西沟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企业少,实力不强,以前我们靠感情经销,以后我们要靠市场,市场才最有力量。”

西沟村前后经历了三次创业:上世纪50年代,成立互助组、合作社植树造林、打坝造地;1983年开始开工厂、办企业,前后建起了铁合金厂、砖瓦厂、罐头厂;2000年后又转向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建大棚、发展红色旅游。每一步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每一步都带着改革的印记。截至2012年底,西沟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8500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4800元,是平顺县最富裕的村庄。申纪兰感慨道:“现在,从村东到村西,从村里到村外,大有大变化,小有小变化,没有不变化的。你说这是不是改革的功劳,不改革,西沟早落别人后头了,哪还能叫先进?”

1951年,申纪兰率先举起男女同工同酬的大旗,喊出了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时代最强音。改革开放初期,她主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带领乡亲们开工厂办企业奔小康。申纪兰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人叫干,他不干,政策带动千千万。”谈及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理解,申纪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非常及时,但政策落实的关键是干部,“干部带了头,群众不发愁”。

采访中,申纪兰带着我们参观了西沟老村。“你们年轻,不知道原来有多苦。老西沟光山秃岭乱石沟,庄稼十年九不收。”在老村石头垒成的窑洞前,她指给我们看漫山的树苗、拦水的石坝,动情地说:“今年我们搞了大棚香菇种植,现在已经有了30个棚,开春还要再加20个棚,这样一亩地的收益要比种玉米强几十倍。我们还要扩大核桃露的生产,多品种开发。不改革,就没有发展,发展就是让群众得到利益,这是硬道理。大富,小富,不能不富,富起来才是社会主义。”(记者贾力军李全宏 陈俊琦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