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本位”思想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命题,但改革要首先从思想入手,改革的思想没有形成肯定是假改革、伪改革。改革的思想要形成,笔者认为必须从打破“官本位”思想壁垒开始。
“官本位”思想,实质是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这与党的宗旨是相违背的,各级党委、政府如果不打破这一壁垒,改革的步伐就迈不开、迈不出,只能换汤不换药,原地打转。三中全会的改革是一种利益的重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改革的实际出发,自觉从“官本位”思想解放出来,做到放权、让利。
放权、让利,首要的是破除“特权思想”。改革开放35年来,一些部门和个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的思想倾向,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了谋私的工具,而且认为这是正当的、合理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特权思想”。“特权思想”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官本位”思想的膨胀,真是误国误民、害人害己。
打破“官本位”思想壁垒,仅从思想教育抓起是不够的,关键还要靠制度、法律来解决。核心是做到“三个规范”,规范政府行为,让政府的权力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规范干部行为,让所有干部都依法办事、依章办事;规范考核办法,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结果,做到奖惩兑现,奖优罚劣,形成鲜明的政策导向。
破除“官本位”的政策导向至关重要,必须旗帜鲜明地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具体工作中,要树立“三种导向”,即鼓励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去任职,特别是到边远的贫困地区任职;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力度,让干的好的有奔头,不让老实人吃亏;注重从实践中、实际工作中选拔干部,不能临时抱佛脚,凭票、凭分,唯学历、唯年龄、唯性别选拔干部,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
解决“官本位”思想,必须走群众路线。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常化,不断巩固和提高党员干部的群众观点,不断增强和提升运用群众路线的能力和水平。当党员、干部都能把群众路线当成法宝,做到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时,“官本位”思想就会减弱、衰退、甚至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