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商铺易主看“乱”与“不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应该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里以商铺易主为例,以小见大,来讨论这一问题。
许多人可能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成规模的小区建成并由居民入住后,周围的商铺往往会经历一二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折腾”。先是由譬如超市、餐馆、水果店、房产交易中介店、美发美容店等入驻,一年后甚至几个月后,一些店铺就要易主。譬如,有的川菜馆可能被拉面馆代替;有的房产交易中介店可能将铺面转租给了咖啡吧;而美发店虽然还是美发店,但经营的店主已换了好几茬……
上面种种情况虽然从表面上看有些“乱”,但这种“乱”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不同小区的空间位置和周边环境不同,住户的构成也有差异,所以小区及周边居民的市场需求和合成需求也都是有差异的。譬如,由于住户原籍等因素,有的小区旁边的湘菜馆经常顾客盈门,而有的小区附近如果开一家湘菜馆则会门可罗雀,被迫关门转让店铺。商铺经营内容的变化实际上是经营者群体在不断地试探、寻找和确定特定区域的何种经营能带来利润。而同样经营内容的店铺 (如美发店),之所以有的店主亏本而被迫退出经营,有的店主进入后却能赚取利润,这便是经营能力问题了。因此,店主的更换实际上是特定区域的市场需求在对经营者进行筛选。
在不少小区附近的商铺,第一轮进入的店家在1—2年后全部出局的现象并不鲜见,甚至有的店铺是几经转手。新小区的商铺一般在经历1—2年左右的“折腾”后,都能大体稳定下来。
今年夏天去某地旅游,在县城了解到,当地政府引进一家房产开发商开发建设了一个较大规模的居住小区。为了保证这个县城居住区的品位,政府主导了对商业配套设施的规划,要求某处今后必须是超市入驻,某处只能对书店招商,某处是中等规模且高档次的餐馆,等等。结果是,有的餐馆因食客不多而被迫关闭,有的经营内容定向招商的店铺一直无商家愿意入驻,有的店铺也难以避免地屡经转手。这种为避免市场“乱象”而作出的规划之举,实际上带来了更大的乱象,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这里实际上牵涉到对市场调节的认识和对政府功能定位的认识。市场调节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会带来一定的资源浪费。但如果不尊重市场规律,则常常会带来更大的浪费和损失。某些时候,市场运行中表面上的“乱”,可能实质上并不属于乱。市场经济运行中,有些事不应该是由政府来包揽的。譬如,某小区附近开一个电脑维修店是否合适?某小区附近是开湘菜馆好还是拉面馆好?诸如此类,政府不可能比市场更清楚,也就不应该去插手干预。政府有关部门可以管的是,诸如商铺周围的环境卫生、商铺的不法经营行为等。如果政府管了许多不应该管的事,就会疏于去管那些本应由自己管的事。
对于上述县城居住小区商铺的乱象,当地还有人认为解决之策是政府加强干预。这实际上是南辕北辙,如果政府继续强化干预,商铺的问题就会越来越难以收拾。科学的解决之策应该是还商铺经营以市场化机制。值得深思的是,在许多类似问题上,有不少人动辄喜欢建议政府加强干预。殊不知,有的经济问题实际上就是政府过度干预所造成的。政府与市场理应有其合理的边界。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