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安徽宿州市委书记、市长等34名市级领导带头签订“杜绝红包现象,纯洁人际关系”承诺书,11月14日,该份有着34名市级领导亲自签字的承诺书刊登在宿州市委机关报——《拂晓报》。(据人民网)
反对“四风”,安徽宿州市34名市级领导亲笔签字的承诺书“杜绝红包现象,纯洁人际关系”,无疑吸引了广大媒体的关注和网民的聚焦。
收红包,往往与裙带关系、以权谋私、暗箱操作、贿赂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不时有“红包”往来的事件,特别是有一些人,得了“红包”好办事,不得“红包”就难办事。拒收红包,应该是人民公仆的自觉行动。但是,随着时代和改革的发展,有一些人内心躁动,慢慢地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人情世故中迷失自己,走上了自我毁灭之旅。
宿州市34名市级领导带头签字,无疑让我们看到领导干部杜绝“红包”的态度和改作风的决心。但是假如仅仅局限于“承诺”,难免陷入“作秀”窠臼。领导只顾在报刊上亮亮相、做做样子,留下的只能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影子。
不可否认,从过去某些反腐的案件中,有一些领导干部在台上大肆厥辞、高调反腐,特别是在媒体镜头前,一派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形象。岂料在台下,把手伸向谋私的阴暗处,竟也干起了中饱私囊、违法乱纪的勾当。看看最近落马的高调反腐官员廖少华,让我们再次看到官员台上台下的两面性。
宿州领导干部作出公开承诺,已经迈出了反对“四风”的第一步,群众满心期许,希望领导干部把“承诺”落到实处,彻底铲除“红包”满天飞滋生腐败的土壤。
承诺更需践诺。杜绝“红包”,不能只是嘴上说说、手上写写,关键是要付诸于行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要的坚决不要,切莫心存侥幸,更不能恣意乱为,一定要守住底线,管住自己的手脚,永葆领导干部本色。(吴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