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解放军报:攻坚克难当有“啃硬骨头”的勇气

于永军
2013年11月13日09:07   来源:解放军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攻坚克难当有“啃硬骨头”的勇气

  编者按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凝聚着亿万人民的期待,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号角。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行至中流的改革再一次扬帆,揭开了中国发展的崭新一页。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凝聚心往一处想的共识,拿出劲往一处使的行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党全军的首要政治任务。为配合全军官兵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本刊《思想论坛》专栏自今日起推出“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笔谈”系列文章,敬请读者关注。

  攻坚克难,反映着实践的发展要求,贯穿着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我们推进事业发展的能动选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并向全党同志提出了“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的明确要求,对于我们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工作中形成合力,在改革“深水区”破障前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坚”“难”,通常是指发展的瓶颈、全局的纽结,往往具有复杂性、典型性、艰巨性的特点,呈现为各种矛盾交织,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起来比较棘手,难见一招之效,难求一时之功。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攻坚克难必须“敢”字当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瞄准事物的关节点,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宁肯担风险、吃苦头,也要把堡垒攻下来,为前进开辟通道。尽管今天的改革能够最大限度凝聚共识,但改革之途山道弯弯,充满艰难险阻,荆棘榛刺,没有一种以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的担当,就难有大的作为。“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从一定意义上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是强者的大风歌,是显现本领、展示风采的舞台。

  纵观人类社会每一次发展进步,都是在解决一个个矛盾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矛盾问题好比挡在前进途中的堡垒,堡垒拿不下,全局受影响;而一旦拿下,则如高闸泄洪,一泻千里,必然迎来崭新局面。党中央号召全党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勇气攻坚克难,不仅在于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攻坚期”“深水区”所遇到的问题绕不开、躲不过,必须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无畏勇往直前,而且要义更在于清醒地看到了问题中所蕴含的机遇,积极创造条件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难题为机遇,使改革朝着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大量实践表明,难题之所以为难题,往往有其关节点、矛盾集中之处,这个难题攻破了,就可以为相关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减少障碍;一些矛盾和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为更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打开通道。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过程,就是不断“啃硬骨头”、破障前行的过程。

  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然要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阶层复杂化的今天,较之改革开放之初,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既要有一个难度更大的充分预期,又要有一种付出更大代价的心理准备。特别是当改革“革”到自己头上,从自己身上“割肉”时会很疼,非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与魄力不可。所谓攻坚克难之坚之难,也恰在这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种为了人民利益、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义无反顾的自觉选择,能够着眼大局,着眼长远,勇于作出牺牲,拿出应有的担当。这是一种正确的代价意识,也是一种对改革未来的清醒和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只有把眼界放得更远一些,胸怀更开阔一些,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支持改革,才能真正义无反顾地攻坚克难,推动事业前进,铸就新的辉煌。

  “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难关攻克之后往往是坦途。难题是挑战,也是考验。说它是考验,是因为如何对待难题反映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洪流之中,攻坚克难、砥砺精进,这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作出的选择,都应拿出的担当。

(责编:王金雪、常雪梅)


相关专题
·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