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拔出的萝卜“根”在哪儿?

高明义
2013年09月11日10:4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从中纪委近期查处的许多大要案看,官员“边腐边升”的现象仍呈多发态势。

与过去不同的是,近些年来“边腐边升”的官员“阵容”在不断扩大升级,其中不乏曾经叱咤风云的官场“大腕儿”,例如重庆市委原书记薄熙来、国资委原主任蒋洁敏、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内蒙古自治区委原常委王素毅、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四川省原副省长郭永祥、广西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李达球以及广东省委原常委、统战部部长周镇宏等。据报道,这些人早在走上高级领导岗位之前就已经行为不洁,但其职位仍能步步高升。以刘志军为例,1986年至2011年,他利用职务之便陆续收受他人贿赂6460万余元,而与此同时,官职竟从处级逐步提拔到正部级。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田国良在他的《省部级干部腐败案例研究》一文中,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103个副省部级(包括“享受副部级待遇”)以上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例进行剖析后发现,约有48%的案主在担任副省部级职务之前就已经犯罪,约有63%的案主在作案之后仍得到提拔!

这些腐败分子为什么能在仕途上一路飙升?寻找原因,无外乎以下三种:一是选人用人制度存在漏洞;二是作案手段老练,监督机制失灵;三是案主善于“公关”,获得权力保护。

如果一定要找客观原因的话,那么相比之下,前两个原因还算情有可原。此话怎讲?其一,有些官员走马上任之初,也称得上“品德优秀、才能超群”。与万事万物一样,有些人的“德”会随着身份、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有德走向无德也无法完全避免。所以,对“伯乐”的工作也不能求全责备。“伯乐”相马可保当时,难保永远。其二,只有万变的事物,没有万能的机制。虽然说“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同时存在的”,但找到这个办法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所以,预防官员腐败的监督机制也要不断探索、不断补充、不断完善,多年来纪检监察部门一直在做着不懈的努力,成绩不可低估。

但是,第三个原因的大量存在却让人愤然拍案。有充分的事实证明,一些问题官员是在群众多年的举报声中“边腐边升”的,直至其劣迹实在遮掩不住、上级权力机关立案查处才翻身落马。常听说“拔出萝卜带出‘泥’”——同案犯,却没听说“拔出萝卜带出‘根’”——后台。年复一年,是谁在给“萝卜”松土育苗、浇水施肥?是谁在冒着群众举报的“炮火”,坚持举荐、提拔问题官员?后台锲而不舍地举荐、提拔问题官员的动力是什么?东窗事发之后,仅仅说几句“看人不准”“用人失察”“负有领导责任”就可以一推了之?

按照中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对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党政领导干部要实行问责。也许是笔者孤陋寡闻,这项规定出台四年多来,还没有听到哪位“伯乐”、哪个部门被问责!

(黑龙江《党的生活》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高巍、权娟)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