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见证改革开放的历史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记录了朱镕基同志1987年至1991年在上海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期间发表的讲话等100多篇。全书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创新务实、再现历史,读后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感染。作为一名行政学学者,我阅读了本书后,对朱镕基同志在上海的贡献有三点深刻感受。
促成了浦东开发开放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对全国改革开放的整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是从东南沿海开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沿海城市并没有被纳入特区战略。因此,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上海与广东等有开放特区的地区之间的差距明显拉大,上海遇到的困难、问题也日益凸显。
尽管从1984年上海就提出开发浦东的设想,也引起了中央的重视,但如何能使这一战略构想进一步完善并创造条件变为现实,就成为当时面临的关键问题。就在上海改革开放面临重大战略转折的关键时刻,朱镕基受命来到上海,为加快开发开放浦东战略的确立,凝聚了大量心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中收录的《对浦东开发的几点具体意见》、《开发浦东是上海的希望》、《向姚依林同志汇报浦东开发问题》等文章,不仅强调思想解放,提出“转变观念,上海就大有希望”,而且对未来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布局、具体内容、政策、组织设计、管理运行模式等一系列问题,都做了深入的思考,并逐步确立起清晰的思路和整体框架。这对落实邓小平提出的开发开放浦东战略构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开发开放浦东,是邓小平继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后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具体情况是:1990年初邓小平到上海视察工作,朱镕基向他汇报了开发开放浦东的设想。小平同志说,这是个好事,早该如此,可惜迟了5年。2月中旬,邓小平离沪回京,在汽车上很严肃地跟朱镕基说,你们提出来开发浦东,我赞成,并答应回京后马上向中央提出建议。正是在邓小平建议下,中央于1990年3月派邹家华和姚依林分别带队赴上海进行调研,听取上海对开发开放浦东的构想。4月10日,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听取姚依林的汇报,并对浦东开发开放的若干问题逐个进行研究。4月12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听取了国务院提交的关于浦东开发方案的意见,会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可以说,朱镕基同志到上海任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促成了浦东开发开放战略的确立和实施,这不仅为上海后来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战略支点,而且对全国的改革开放整体格局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任职上海之初,就提出了服务型政府的雏形,并将之付诸实施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目标。令我们感到欣喜的是,早在1988年改革开放初期,朱镕基同志在任职上海之初,就提出了服务型政府的雏形,并将之付诸实施。
用朱镕基同志自己的话说,他“只有领导机关的工作经验,没有基层工作的经验”,“只有中央工作的经验,没有地方工作的经验”。但在把上海市政府建成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如何运作等方面,他的理解是明确且深邃的,是有远见卓识的。他突出地强调了三点:一是“决心让下一届政府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廉洁的、高效率的政府”。并认为这样的政府,首先要“从小事情做起”,一定要刹住吃喝风和送礼风,强调要从他做起,从市政府做起。他还指出,“现在党政领导参加的剪彩、礼庆活动实在是太多,电视上成天都在播这些东西,实际上大家都忙得要死,何必在这个方面花那么多时间呢”?二是要下放权力,发挥基层的积极性。他认为要使政府成为一个高效率的政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下放权力;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靠一个市长和几个副市长是干不好的;12个区的区长都成为“市长”的话,工作就好做了。第三,要把政府置于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上海市人民的监督之下。
他所强调的“服务、廉洁、高效”不仅源于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而且有机融入了现代政府廉洁和高效的理念,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现代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提出的“服务、廉洁、高效”的政府构建目标,不仅为后来我国服务型政府目标的提出提供了实践支持,也为他后来担任国务院总理后大刀阔斧地推进行政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把审批外资项目的126个章合并为一个大图章,大大提高了招商引资效率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中有很多篇幅都涉及抓菜篮子、抓住房、抓城市的供电、供气、供水等方面的内容。这一现象不仅仅反映出他的施政风格,更重要的是体现出他深睿的战略理念。
朱镕基到上海任职的时候,正是上海改革开放后遇到困难比较多的时候,也是上海在国内的比较优势逐渐下滑的时候。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他必须要担当起振兴上海的历史使命,要有大战略、大谋划,比如,如何促成浦东开发开放战略的快速实现,如何扭转上海比较优势渐失的局面。但是要实现这样的大战略,必须从具体的小问题、特别是民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入手,这是有可能唤起上海人民中蕴藏着的巨大力量的唯一途径。如果离开上海市民的支持,大战略的实施和实现都是不可能的。这一点从他的很多讲话中都可以得到证实。因此,他把改善上海市民的生活状况、为民众排忧解困、强调领导人要带头垂范等放在最显著的位置,体现出一个政治家、战略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正是在上述指导思想下,朱镕基在上海的不到四年时间里,不仅解决了上海民生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获得了老百姓的广泛好评,而且也为实现大战略、大谋划赢得了时间。
值得提及的是,朱镕基同志在抓战略和抓民生的同时,也深刻体悟到体制、机制对政府有效治理的至关重要性。因此,在上海任职的3年多时间里,他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做了许多探索,其中突出的有两件事情:一是1988年6月成立了“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二是创造了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新的管理模式。
前者主要是针对上海传统的吸引外资的审批环节过多、效率低下等问题设置的。针对上海审批外国投资项目甚至需要盖126个章的现象,朱镕基同志明确指出要“合并成一个大图章”,并要求上海要以最快的速度审批外国投资项目,要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实现投资审批最快的地方。
后者主要是为加快浦东开发开放的进程,对管理模式,特别是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如在浦东开发中要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组建市或区两个层次的开发公司或咨询公司组织开发等。现在看来,朱镕基在浦东开发初期所确立的这套开发模式和组织架构,是比较符合当时上海实际的,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超前性,后来被许多地方效仿。(作者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阅读延伸
朱镕基同志精彩语录
●“要把那些老说空话、站在那个位置上不办事的人拉下来”
●“现在我们的‘关系学’太多了,大家不愿批评了,讲情面、讲关系、怕‘穿小鞋’”
●“我将来什么下场,我从来没考虑过”
●“不克服官僚主义,上海没有前途”
●“如何争取民心,使广大的工人、农民跟我们一条心,来把工作做好,解决这个问题比经济工作本身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