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副县长南宏,被质疑履历造假,当地组织部门被指涉嫌违规使用干部。晋中市组织部办公室主任郁效军回应说,晋中市对南宏的任用符合规定,南宏的档案未查出造假,但灵石县政府网上显示的南宏履历存在“瑕疵”。(8月17日京华时报)
灵石县政府网显示,南宏在2002年6月至2003年10月任两渡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网民质疑的是:南宏在2003年7月就因特大安全事故被处理,为何还能多任职3个月。对此,晋中市组织部办公室主任郁效军的解释是:2003年7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事故做出处理决定。经逐级落实,南宏在2003年9月15日被灵石县撤销职务。因此,南宏担任镇长的任职时间应该是到2003年9月。这样算下来,灵石政府网上显示的时间,比事实上只多出十几天。这也就是郁效军所指的“瑕疵”。
好吧。咱们不说造假,只说“瑕疵”。瑕疵,原指玉的斑痕。引申开来,比喻人的过失或者缺点。传统上,它有小而不言的属性,一定意义上可以忽略不计的。比如人们常说,瑕不掩瑜,就是。政府网上显示的时间,只比事实多出十几天,也许没啥大不了。说是“造假”呢,可能重了。说是“瑕疵”呢,也就顺势否定了违规。
官员的履历,尤其是在官网上显示的履历,多是官员本人提供。组织部门可能把关,也可能不把关,或者还有个“把关不严”的因素。我想,官员对自己什么时候在什么单位,任什么职务,受过什么处分,该是门儿清的。一个官员,是不是诚实,从他自己提交的履历中,能看出个八九不离十。即便南宏的履历中,只有“瑕疵”吧,也可视作他本人诚实品质的参考。至少,他在提供履历时,有所隐瞒,有所忌讳。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他不够坦荡、不够诚实的内心世界。
严格来说,官员履历中的“瑕疵”,还真不能有。人们常说,做官如做人。做人,诚实守信该是底线。一个人言而无信,不诚不实,在正常社会中,他都无法立足。而做官更甚。一个履历中都藏有“瑕疵”,都不坦荡的官员,还能指望他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有多坦荡?滴水藏海。这是明摆着的道理。
因此,建议当地组织部门,不要死啃“对南宏的任用符合规定”不放。也许,按照相关程序规定,很符合。但既然履历存在“瑕疵”,还敢放心任用他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