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迎接网络教育带来的冲击
初步体验MOOC,是好玩。和一大帮不在一个时区、未曾谋面的同学一起完成作业,争论难题甚至“黑”这门课的讲师,也是一种新鲜的体验。这也是MOOC最魅惑人心的特征之一——— 强大的互动性。
在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把获取知识的渠道碎片化、越来越依赖网络交流的背景下,MOOC让这种大规模的在线社区讨论成为激励学生的助推器。
不妨试想一下有朝一日MOOC在国内普及的情形,首先受到冲击的恐怕会是高校的教师们。学生们不仅有了方便的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分享渠道,更重要的是,强大的互动性让彼此互为师生,你从你的MOOC同学那里学到的,可能比从一名水平一般的老师那里学到的更多、更好。
考验,摆在了每一位教育者面前。融合,则成为他们切身实践后得出的结论。
据媒体报道,不久前,清华的年轻学者徐葳从伯克利大学带回了一门名为“云计算与软件工程”的在线课程,这成为在线教育在清华的第一块“试验田”。“课堂与在线混合式的教学,可以实现更加深度和个性化的学习,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比如有好的网络版本的基础课程可以重新设计,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节奏、进度和方式随时随地学习。”徐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两种教育方式转换间的收益也开始显现。清华大学电路教学组负责人于歆杰在自己教授的电机基础课程上进行了对比:使用课堂与在线混合式教学班级的期中考试平均分比其他平行班高出10分。
类似MOOC这样的新学习方式或许永远无法取代传统的大学课堂,但毋庸置疑,它正在倒逼许多国内高校探讨教学改革和新的教学模式,反思目前高等教育的利弊:“为什么有些学生宁愿逃课上MO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