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一位城管的奋斗

2013年07月30日09:48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一位城管的奋斗

  

有这样一位城管,把职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办“城管论坛”、开博客、写微博。他很强调,城管的事,不能寄托于一时一策的“根治性改革”,而应该“以十年的周期来看”。他有“野心”,想做的,是影响全国城管领导群体的观念,进而逐步改善城管问题中的诸多细节。他以前介绍自己,说是在 “执法局”工作,“现在我干脆说在‘反摊局’,音同字不同,咱没骗人……”

赵阳算位老城管了。

从“市容稽查”的年月算起,城管这行他已干了将近20年。

他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不少城市尚未有正规的城管队伍;整治小商小贩的,主要是公安、工商、园林等各单位的“整治队”和“稽查队”。

那时候,“城市管理”还是个陌生词,《行政处罚法》还未公布;同样,小商贩的维权意识较低。那时的“执法”多是随意的,“没什么可商量的”,不必开具任何凭证,便扣押、驱赶——执法队带辆卡车,抓到小贩,就把东西一股脑儿地弄到卡车上,走了。

在赵阳看来,跟10多年前相比,城管队伍建设和文明执法程度进步了不少,可城管的形象和社会地位,却极度恶化。

前些年,有大学毕业生找了份城管的工作,他父亲一听就火了:那不是土匪吗?千百次的类似“土匪”的指责后,“城管”一词,成了供人随意戏谑、谩骂以及妖魔化的标签,难以翻身。

不少人习惯了城管的恶名,甚至连城管们自己都麻木了,几乎没有城管想去辩解些什么,更别提“正名”——这不过是个饭碗,谈不上事业。更可怕的是,在赵阳看来,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城管“沦落至此”的深层原因,更少有人,想过“怎么办”。

赵阳前不久参加一档电视节目,讨论“城管是否应取消”,争辩看似激烈,有人怒向城管,批得体无完肤。节目后,却有人拍拍赵阳的肩膀,说别太较真,就当是个“娱乐节目”。

赵阳不服气。

城管论坛

赵阳是南京的一位普通城管队员。

原本,他可以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拿着“参照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和小商贩打打交道,每逢上头有检查,便忙乱一番,抱怨一番,生活便风平浪静地过下去。

可赵阳将城管当做 “事业”,2002年,他建了个论坛,叫“城管行政执法之家”。

他为城管论坛花了大量的功夫,他每天都在论坛上写段子,把每年春晚赵本山的小品,改编成城管的故事;他还模仿金庸,每天在论坛上写连载小说,把《水浒传》中的好汉聚义梁山,以及《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都改成了城管执法和生活的故事。他为论坛做了一系列“配套”,他建了城管QQ群(一种网络即时聊天工具),还定期选编论坛精华文章,创立了“城管电子杂志”。

城管论坛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城管们发现,“原来各地城管的委屈和难处都是类似的”;另外,论坛对不少小城市和乡镇的城管有“普法”作用,在论坛上,他们第一回看到“限期整改单”的正规格式。

赵阳的初衷,是通过全国城管间的交流,团结城管,共同进步,并对城管体制和现状达成共识。

可事与愿违,赵阳招来了不少骂名。

叛徒

城管们骂他“叛徒”。因为城管们和赵阳之间,有着巨大的观念差距,赵阳想要宣扬的“文明执法”,在不少圈内人看来,这是个笑话。

甚至什么叫“文明执法”,在赵阳和同行之间,都曾有过重大分歧——“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就是文明执法吗?

论坛初创的2002年,南京媒体几乎每个月,都会曝光一次城管的“恶劣执法”,全国各地,开始涌现城管抢物打人的报道。

可不少城管是“麻木”的。比如有同事扣了瓜贩5个西瓜,拉回局里后准备送食堂,在办公室顺手就剖开了一个,给大伙解暑;又比如,城管们开车到路边的洗车店,伙计从来不肯要钱——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赵阳开始随身带个相机,四处留意,曝光南京城内,乃至全国各地的城管丑闻。

他从网络上摘录全国各地的城管新闻,研究执法过程中“是否有不规范”,“如何改进”;他发起大讨论,“城管该不该穿制服”,“城管、协管制服是否应该区分”,促成过城管圈内好几项决策;他在论坛上跟人辩论,几乎日日写文章到凌晨,动辄数千字,对每一个执法细节和法规漏洞详加评论……

连自己的工作单位,他也照批不误:他引用媒体报道,指出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城管在执法中因为遭到市民辱骂,大打出手打伤市民,甚至造成被打市民大便失禁!帖子取名为《拿什么拯救你,南京城管!》。

在他的带动下,城管论坛一度成为一个“曝光台”——有市民举报城管暴力执法的;还有各地城管和协管员为自己维权,抱怨扣工资及合同不规范的;还有匿名举报城管系统内贪污受贿的。

赵阳在论坛醒目处留了电话号码,于是忙个不停。

有人打电话来泄愤,痛骂“城管是坏蛋”,然后挂了电话;有被曝光的协管员,打听到赵阳的单位地址,怒气冲冲地闯进办公室,要求赵阳及领导给个说法——删帖、道歉、赔偿名誉损失;有人给赵阳开价,删1帖,给100元。

更难应付的,是各地城管系统内的领导,软硬兼施,要求删掉论坛对他不利的消息;有人赶来南京,悄悄打来电话,想请赵阳喝茶,或是“给个银行卡号”;有人找到赵阳的领导,辗转前来说情。

赵阳都拒绝了,因此“骂名”更盛。

压力

赵阳的压力很大。

在2005年,他给上级领导写了封公开信:我的工作在1年之内数次被调整,频率之高是极为罕见的,我深感困惑,我是用一颗正直热忱的心在说话。我为什么冒着如此大的风险、花费如此大的精力来写文章、提意见?因为我深爱自己的工作,想干事、能干事,而且敢干事……我是一个小队员,哪怕为了一点点的改进我也愿意付出十分的努力。

更大的危机,发生在2009年,因为“城管秘笈风波”,赵阳差点因此饭碗不保。

他2007年发在城管论坛上的帖子,被人翻了出来,以《惊爆!城管操作实战手册》为题,发在了天涯论坛,成为舆论热点。赵阳的原帖意在讽刺,介绍了名为《城管执法操作实务》的书——“采取反暴力抗法的布局动作,注意要使相对人的脸上不见血,身上不见伤,周围不见人,还应以超短快捷的连环式动作一次性做完,不留尾巴。一旦进入实施,一定要干净利落不可迟疑,要将所有力量全部用上……”

很快,数十家媒体找上了赵阳,打电话来求证信息。因为这一事件,城管的拼音“chengguan”,甚至出现在不少外国报纸上。很快,南京城管部门表示,发布“城管秘笈”是赵阳的“个人行为”,而被指为发放“秘笈”的北京城管部门,否认该“教材”称没有下发给一线执法人员。

更多的人知道了赵阳,赞他为“城管深喉”,还有人称他叫“城管队伍里的鲁迅”。

赵阳不敢当,他做事更加谨慎,对自己要求很高——他买了车,却从不在自己辖区洗车;朋友想设置广告牌,请赵阳帮忙在城管局找人审批,他婉拒了;他执法10多年,从没和小贩动过手……

成熟

名声大了,处世多了,赵阳也自认“成熟”了。

有执法车牌照没挂,领导赶紧跟赵阳解释,掉了正在补办,赵阳觉得情有可原;他甚至有些后悔,前些年血气方刚,曾曝光一些执法车驾驶员和协管员的小失误,害他们丢了饭碗。

他不再激愤于一时一事的曝光,而将注意力放在监督“有共性的事”上,将精力集中于如何解决当下城管体制中的诸多问题。

他认为城管能否与小贩沟通好,关键在于执法人员的社会阅历和沟通技巧。但实践中,城管队员入职培训,主要是军训、法律法规培训,以及“应对媒体”技巧,而最重要的“如何与小贩沟通技巧”,却鲜有培训。于是赵阳翻遍图书馆,找了《民警与群众沟通技巧》,研究其中的手势、眼神、语气,赵阳想做的,是打造一些范本,共享各地城管的好经验。

他自费四处“考察”,不仅到了上海、广州,还特意转了淮安、聊城,四处“暗访”,写成“城管考察报告”;不仅“被考察”的当地城管爱看,淮安和宿迁的媒体记者还找上门来,要求转载。

南京城管系统内部,已将他视为“宣传干事”,涉及对外宣传的会议,总把赵阳喊上;每当城管成为新闻话题,就有各地的媒体,向赵阳约稿,或者要求发表些看法。

但他渐渐很少在论坛上发表长文章,而将主要“阵地”转移到微博上,以简单中肯地点评城管新闻事件,反省城管执法矛盾根源为主。他认为,这是个比论坛更好更大的平台。

2011年,赵阳在微博上连续“直播”了南京一起拆除违章建筑的执法过程,将城管执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都进行了描述;而被曝光的户主,竟然是另一位城管的父母……

因为高频率的更新,以及对城管事件的专注,很快,赵阳在微博上与更多的城管朋友有了互动,全国几乎所有的城管官方微博,都与他互相关注。

他开辟了好几个“栏目”,有“九评临时工”,主要针对“延安城管踩人事件”;还有“新老城管问答”,最近一则,是针对新闻“父亲陪小学生暑期练摊遭围殴”的——

新城管问:师兄,现在越来越多的小贩带着孩子摆摊,咱们一管,就有媒体说城管不顾孩子的感受,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可是城管又不能不管,你说怎么办好呢?

老城管沉思片刻:那咱也找小学生当城管去执法,社会实践可以当小贩为何不能当城管?“以毒攻毒”嘛……

野心

在城管圈里,赵阳很有影响力。

偶尔省里组织城管活动,赵阳在论坛上呼上一声“我在酒店大堂”,城管们便慕名而来,聚在大堂,听赵阳讲故事;有时候赵阳上街执法,也会即兴街头演讲,抨击当下城管体制和理念,有大叔拍拍赵阳的肩膀,好心劝他注意言辞:“小心说话,当心饭碗!”

但赵阳坚持四处疾呼,他从心底觉得,如今真正了解城管的人太少,真正为解决城管问题出谋划策的人太少。

当城管成为众矢之的时,几乎每个人都自认为能够谈论几句“城管问题”。可城管问题千头万绪,仅仅一个“城管警察化可行性调研报告”,便可以写一本厚厚的博士论文。有媒体两年前刊发过系列文章 “城管十问”——城管制度从何而来;城管困惑“我是谁”;城管如何远离执法暴力;城管究竟能管什么;各地城管创新,能否破解城市管理难题……但两年过去,问题依旧还在。

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如何管好城市,应该有一个相对标准化的答案。赵阳始终相信这一点,因此他喜欢谈些“干货”:一、国外怎么管理城市?二、我们应该学什么,不能学什么?三、中国城管改革往哪里去?

如今人们喜欢谈论的“小贩问题”,不过是众多问题中的一个。

赵阳确有些创见:“小贩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摆摊需求,与有限的城市摆摊空间之间的矛盾’;二是理念与制度的严重滞后。”

实际上,城市管理中诸多问题,均与理念制度的滞后有关:虽然声称 “为人民管城市”、“人性化管理”、“给小商贩一条出路”,可是城市管理者们观念里却奉行着一种“城市洁癖”——没有小商贩、没有占道经营,城市才是整洁漂亮的。

而城管方面的一些制度,有着诸如“数字化管理”、“五位一体”、“全覆盖管理”的好听名字,“改革”不断,不可谓不“先进”。可在赵阳看来,制度改革的方向错了,这些“管理”实际上都是换着法子“问责”——检查工作时,你的辖区内若出现1个小摊贩,扣工资;而小摊贩多了,丢了领导的脸面,面临的可能是处分,乃至饭碗不保。

赵阳有“野心”,他觉得改变基层城管们的观念,效果甚微;他想做的,是影响全国城管领导群体的观念,进而逐步改善城管问题中的诸多细节。

这不该只是一个城管的奋斗。

赵阳微博点评热门事件摘录

这位指导员凭什么要求下级城管双手背在身后?作为带队领导为何不出面解释却在一旁拍视频?如此无奈的城管,谁能相信他们有能力执法?

——点评【南京城管背手执法】昨晨,城管队员高树元在指导员的要求下,把双手背在身后。他尝试向推搡他的市民赵先生说清楚,广告牌只是被暂扣。但赵先生显然有些激动,身子猛一用力,把他撂倒在地。有关专家分析,在“城管”屡遭争议的背景下,南京城管此举既是无奈,又是一种自我保护。

他当的是协管员,不是城管,媒体故意不分?这也说明某些地方管理确实混乱,招聘协管员不用考试和培训,随时可以上岗,人员素质确实难以保证,网民质疑并非空穴来风。

——点评【武汉一摊贩“成功逆袭”当城管】今年42岁的陈润红此前在湖北武汉市汉阳区王家湾一带摆地摊卖女装,当了6年多小贩。2013年6月,陈润红应聘成为武汉汉阳区城管协管员。区城管局负责人称,招聘他当协管员是换位思考执法的尝试。希望这样的尝试,再多些。

其实正说明城管的做法不妥:暂扣物品应在宣传教育要求改正无效之后才实施,先暂扣,在对方保证改正后再现场归还,顺序反了。这种情况最大的可能性除了业务不熟练外,就是现场有失控可能,城管为缓和事态无奈之举,也有可能本是用暂扣物品“震慑”对方。

——点评一位网友所说:刚刚经过江汉路,碰到城管执法,三名队员收了一个卖莲蓬的大爷的秤。我以为会发生点什么,结果大爷保证以后不在这里卖了之后,他们就把秤还给大爷了。其实咱武汉的城管还是蛮人性滴咩,有些违法占道经营的商贩也确实蛮烦,城管管理也难…… (记者 孔令君 实习生 陈怡璇)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