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们这一代的梦
中国梦,我们的梦
自去年岁末至今,一个短语,一个凝聚了广泛共识、孕育着无限希望的短语,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上吟哦传唱——“中国梦”,我们的梦。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我们说的每个人都有梦想,现在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的一种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这是党的十八之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中国梦”内涵的精辟概括,也是执政党在新的发展时期掷地有声的承诺。
“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这是主流媒体和知识阶层向“中国梦”的致敬,也是他们对这一光荣梦想的激情展望。
而更多的普通百姓则沿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叙述的路径,从日常经验和伦理现实出发,诉说、阐释着属于自己的“中国梦”。从“美丽中国”到生态文明,从公平正义到科学发展,这些十八大报告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在“中国梦”的烛照下,演绎成民众对于新生活实实在在的期盼、渴望与梦想。
“中国梦”,起于庙堂,又兴于民间;“中国梦”,肇成于观念的革新,更将促成现实的改变。而对于出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我们来说,理解并践行构筑于十八大精神基础之上的“中国梦”,将是一个窗口与起点:从这里,我们读懂青春中国,沿着这一路经,我们用个人的步履丈量并书写着中国的青春。
如何有梦,缘何畅想?
任何一种理论的建构,都不是孤立的,它可以上溯,也可以延展,它有未来的前景,更基于历史的纵深。而历史,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似乎是过于丰富、深沉和费解了。
的确,比起前辈,我们没有经历过血火交织的革命岁月,也不曾体验到青春放逐于北大荒或青纱帐的沉重。何其遗憾,我们对于历史的理解总因时间的隔膜而略显生疏;又何其有幸,历史之于我们的意义,已在百年中国梦想前行的经验积累中放大、生成。
于是我们看到,从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列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首倡“中国梦”,这一系列重大理论表述的背后,有着一个从历史延伸至今的文本序列和精神谱系。
从《共产党宣言》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文献,都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指向。正如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学,是现代性思潮发轫之初,极富理论张力的表述,尤其是闪烁着青年马克思思想智慧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更是洋溢着人的美学和伦理学精神,并以此反抗机械的工业生产和片面经济发展对感性的人的压抑。遗憾的是,由于复杂的历史文化纠葛,在一段时期里,这一青年马克思敏感的时代洞见和智慧闪光被简单地遮蔽了;令人欣慰的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的讲话精神,特别是有关“中国梦”的表述中,我们再一次确证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肇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层的理论命题: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追求富于生态文明成果的美丽中国,力倡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中国之梦!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中国梦”的提出,不正是我们对于青年马克思哲学思考的深沉致敬么?这样的致敬,也就赋予了“中国梦”感性表述之下的理性内蕴。
也就是说,“中国梦”不是浮夸的浪漫主义幻想,而是审慎历史思考基础之上的现实奋斗目标。自晚清变局以来,美梦与山河齐齐破碎,富强和自由双双隐匿,但百年中国,与炮声共鸣的却是理想主义的呐喊,和风雨同淋漓的,乃是救亡与启蒙的鲜血。今天,我们终于可以从厚厚的历史尘埃中挺起胸,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抬起头,重走先辈的长征,重温先辈的伟大梦想。而我们所梦的,断断不只是物质丰盛,更希望心灵充盈,也不只梦想国力之强盛,更希望国民之幸福。
中国梦,就在这样宏大深沉的哲学和历史背景中展开了,但对于我们青年一代而言,更为紧迫的问题将是,梦想如此高蹈,我们如何践行?
两歧间的奋进
有外媒在对十八大报告的分析中指出,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 “坚持”。全篇报告,110次强调了“坚持”,从这一务实风格的修辞表述中可见,再美好的图景,再绚丽的“中国梦”,最终都将扎根于现实,系命运于践行。
按照我的理解,党的十八报告中所倡导的“坚持”至少包含了两层内蕴:一是对信念、信仰和梦想的坚守;二是在具体现实环境中永葆坚韧的毅力与本色。
一头是理想,是“中国梦”的宏伟规划,思之令人神往;另一头是现实,是琐碎细节的不完美呈现。大转型时期的社会交织着复杂的图景,“中国梦”和发展现实之间,更存在着两歧甚至多层次的具体落差。
身处其间的我们这一代青年,也由此常被人冠以脆弱和迷茫的标签。不是没有这样的质疑,我们孱弱的心灵无法承载“中国梦”巨大的精神重量;也不是没有这样的颓丧,那有关青春理想的呐喊,最终将吞没于日常生活的喧嚣。但我总觉得,一味高喊宏大口号固让人感到空洞,普遍的告别崇高、拒绝理想却也总失之于轻浮!从美丽中国、科学发展、生态文明这些十八大报告的理论中抽身,回到具体的工作、学习和成长中,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国梦”,如何以理论之光,烛照我们生活之树长青。
有关这一思考,我们可以给出太多具体的答案,而作为一名中信的青年员工,我特别想谈到的是十八大报告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义中的一点:敬业。
是什么,把作为个体存在的我们,和“中国梦”联系到了一起,又或者,衔接起个人奋斗和社会理想的平台在哪里?是此时此刻,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是中信,这个承载了我们青春梦想的舞台!
通过这一舞台,我们将每一滴汗水、每一次付出都融进了我们身处的金融行业,而诸多中信青年员工的集体努力,最终将为这个行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推波助力。谁说十八大报告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离我们有千里之遥,经济发展的巨木不就在我们所从事每一单业务中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么?又谁说,“中国梦”里的富强,只是一个抽象的描述,它不正具象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中信员工坚持为单位所贡献的一点一滴、一日一事之中么?
明乎于此,年轻的我们,就无需为中国梦的落实艰难而徒生惆怅;明乎于此,我们的青春就该在日常工作中全力以赴,与年轻的中信,与青春中国的澎湃血脉紧密联系在一起;明乎于此,敬业之“业”,就不仅仅是业精于熟的技能之业,更是体认个人价值的事业!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据于此“业”,个体对时代的承担,更源于此“业”。
也就是说,我们的坚持,那年轻一代对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到的奋斗目标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有关“中国梦”表述的执着追求,将以另一种更为持久的方式蛰伏于平凡的工作中了:那对于每一个工作细节坚持不懈的完善,那对于日常生活中庸俗气息的坚韧抵抗,那对于中信发展坚定不变的文化认同……
谁说我们没有梦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为青年马克思所思考,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中国梦”中被不断重申、拓展和丰富的时代命题,正是我们青年一代对于青春中国的共同展望!又是谁说,我们的梦是易碎的?或许我们的确不善于宏大叙事的抒情,但却能以更加平和的坚韧之力,在理想与现实的两歧间选择奋进!那为我们的梦所代言的,是踏实工作中的沉默,是平凡的坚守;那为我们所敬重和仰望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业,更是历史累积深处,那为广大先辈所尽力奋争过的一党一国之伟业,一个时代赋予一代青年之使命召唤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