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诚信立业,稳健执业,创新展业
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我国实施“十二五”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做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概括、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该报告高屋建瓴地为我国今后小康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以促进社会和谐,惠及民生为核心,深刻阐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报告也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出未来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作为一名金融从业者,我感到倍受鼓舞、充满干劲,产生了新的目标和动力,现结合交银国信发展情况和本人日常工作,就学习贯彻十八大报告精神谈点个人心得。
一、百业经营诚为本,我们要深刻理解信托制度,发挥信托作为新型生产关系的优势,从微观上落实“五位一体”建设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立足基本国情,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信托的核心是诚信,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信托具备独特的破产隔离功能,能够实现权益重构和利益安排,能够实现受托职责的法定化和积极化,可以在所有权和使用权、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发挥整合和联接作用,能够提供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或信托服务,因此,信托是具有创新价值的制度安排,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财富效应的扩散,改善社会资产结构,助推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
从交银国信的发展实践看,我们要增强对信托制度商业内涵的理解,要充分理解信托在商业实践中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特质,善于利用信托机制进行综合运用,投资配置多个领域,实现财产转移与财产管理的创新安排,使共有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最终实现资本与智力的结合。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业务创新能力,强化产品创新的激励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动态改进机制,继续完善分工明确、资源优化、评价科学的产品创新机制,密切跟踪市场需求,突出团队专业实力,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以需求带动创新,以创新保证发展,最终要增加社会融资的便利性,提高群众财产性收入,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二、经邦济世为百姓,我们要深刻理解信托“源于民生,造福民生”,坚持信托服务社会,践行十八大倡导的普惠民生
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民生问题的篇幅比重较多,提出了包括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内的新提法和新观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安排,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是党的十八大对改善民生与创新社会管理方面所做出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奏响了“民生改善”的时代最强音,彰显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理念,也是求真务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造福祉的最直接体现。
无论从国际或国内的发展经验看,我们都会发现,信托与民生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民生是信托的根,是信托不断发展的基础。信托的基本功能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正如经济学家西斯蒙蒂所言“财富不是目的,人才是终极目的”, “人”是信托服务的对象,也是信托存在的意义,唯有“人”从中受益、获得发展,信托才能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信托业只有把广大民众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才能形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才能实现信托业自我成长的正激励。
公司要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丰富的信托产品,从民生角度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在民生意识方面,公司上下要具有“诚信、创富、公平、稳健”的人文思想;在民生内容方面,公司要鼓励在民生基本需求方面的改善和提升类项目,更侧重于具体的民生类信托项目,包括“基本衣食住行、教育文化卫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与公共事务”等众多领域发挥改善功能和促进作用;在客户服务方面,不再局限于提供收益稳健的理财产品,而是逐步提升到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以优质服务渗透到、精细到客户事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满足客户在生活改善和追求幸福方面的民生诉求,切实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三、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要坚持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探索信托机制的应用空间,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贡献力量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信托行业应该顺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始终推进深化改革创新。从社会服务职能角度,信托行业应发挥其制度优势,通过新兴的信托产品帮助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国民经济结构转型。目前,国家确认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具体内容: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推动“中国制造”逐渐转变为“中国创造”;服务业将超过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拉动力量;传统产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将得到优化,水平和竞争力要显著提高,信托有责任推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流向随产业结构调整而变化。
公司必须要坚持国家产业战略,围绕“做大做强,做专业,做特色”发展目标,不断优化业务模式,努力担当新金融体系下的资源统筹者角色,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一方面,继续实施“大客户,大项目”双大业务发展策略,继续推动信托贷款、应收账款、租金收益权等传统低风险信托业务的规模化发展,努力形成系列化、有生命力的融资类产品体系,深入挖掘适合行业重点客户需求的信托融资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资金需求,寻求新的业务机会和增长点。另一方面,优化合作机制并嵌入集团研发体系,积极完善与集团各条线联动的工作机制、协调机制和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推动符合产业结构变化的创新型信托产品,加大类资产证券化、银行保理融资等银信合作创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与集团金融服务形成较好的优势互补。
四、风吹浪打稳如山,我们要继续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切实做好信托产品的风险防控,自觉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结合“十二五”规划中指出的“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既防范金融业内部相互关联可能导致的风险传递,又关注金融体系在跨经济周期中的稳健状况,这是金融危机发生后针对金融系统性风险开出的药方。因此,对于信托业的发展而言,要通过深化业务模式改革,推进现代信托业风控体系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信托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增强信托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近几年,信托业在快速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野蛮生长、利润追逐之下的潜在风险正在扩大。巴塞尔协议Ⅲ中对资本定义、交易对手风险处理、杠杆计算、逆周期缓冲资本设立和流动性监管等做了规定,从这方面来看,《净资本管理办法》的出台使信托公司率先执行了国际标准,有效地约束了信托公司扩张受托资产冲动和短期经营行为,提高了信托体系的整体风险防范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信托行业不仅要加强防范自身业务风险,还应该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完成金融风险的再分配,有效降低金融体系的运行风险。
具体而言,公司要坚持“内控优先、稳健经营”的经营理念,按照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适合信托业务和公司发展的风险管理策略、方法、工具和体系,保质保量地落实风控措施,分类实施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的管理,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内控管理水平。要避免高风险业务,开展适度风险业务,并及时化解已有业务中出现的新风险,防止业务中风险的积累和扩散,严守兑付、合规两条底限,切实加大项目后续风险管控力度,按照“一户一策“要求对重点业务领域进行逐笔排查,按月编制信托业务风险监控报告,推进信托项目后续监控手段的落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公司具体运营的层面增强风险管理能力,达到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所提及的“推进金融创新”与“维护金融稳定”兼顾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