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

建好南水北调工程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中线建管局 张存有 胡敏锐
2013年07月30日15:5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建好南水北调工程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全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是党的十八大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更是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的建设者。我们要坚定信念,提高本领,创新实干,抓住机遇,以“负责、务实、求精、创新”的南水北调精神,全力以赴“干实事”“见真功”,又好又快地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一、做到“深学”,准确理解十八大精神

真信始于真学,真用源于真信。党的十八大报告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5年以至10年的工作成绩和基本经验,在深入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5年和更长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报告有实践基础,有理论创新,有全局视野,有战略谋划,是新形势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我党历史上又一篇重要的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我们只有深入学习,才能领会其精神实质。

俗话说:学问之道,先知后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及修改后的《党章》作为贯彻落实十八精神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以好的作风、好的学风、好的文风推动学习活动不断深入和持久,从而为我们深刻认识使命,继续团结奋斗,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提供行动的指南。

首先,要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召开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意义之大就在于这个时期我们党所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殷切期待,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其次,要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和展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结晶。在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中,我们要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实质,紧紧围绕着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来深入思考,紧紧围绕十八大对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所进行的全面阐释来领会。

二、做到“真用”,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如何做到“真用”十八大精神,就是要在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过程中带好头,使党的十八大精神尽快地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这在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前所未有。从中可见中央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深度忧虑与高度重视。报告第八部分专门阐述了这个问题,有些提法令人振聋发聩。比如说,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天蓝、地绿、水净”关乎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关乎到“全球生态安全”。这种提法令人震撼,是前所未有的,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的。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既要赶上工业文明的脚步,又要走好生态文明之路。我们应深刻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和人的和谐共生的关系,在全社会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实践中加以落实。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这一伟大设想,是我们国家合理配置水资源,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工程具有以下四点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工程能提高水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紧张局面,逐步消除影响北方经济发展的“瓶颈”,显著地提高北方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可以承载1亿人的生产生活用水能力,促进人口环境相对均衡。

——工程能促进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发挥了社会效益。中线京石段已第四次向北京应急调水,截至2013年3月底,累计向北京供水13.2亿立方米,东线完建工程继续发挥防涝抗旱效益。工程还拉动了内需,扩大了农民工就业。工程实施后,每年将间接增加生态和农业用水60亿立方米,使北方地区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逐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工程能为北方地区人民提供生态产品

南水北调工程能为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北方地区人民提供水质优良的生活用水,同时可以创造良好的、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情画意地栖居,让工程沿线的老百姓安居乐业。中线沿线结合工程景观、当地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建设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可以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弘扬和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向世界展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就。

——工程能为华北地区粮食增产提供条件

南水北调工程可以为华北地区增加2000万亩水浇地,进一步提高北方粮食产区生产能力,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促进粮食供需平衡。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增多条件下,工程还将增加国家抗风险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当然,我们也应客观辩证地看待工程的利与弊。工程通水后,将会对丹江口库区断面以下的下游河道产生一定程度影响,一期工程占地94万亩耕地,减少了耕地面,耕地占补平衡需要一段时间来调配,移民、航运等方面也需要统筹考虑。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发展价值的更新。传统工业化道路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对立。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人们重新审视发展的价值、方式和目的。发展不应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南水北调工程应尽量不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

南水北调工程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新的决策和部署上,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从实施水资源合理配置和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好,以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不断提升我国生态文明水平,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三、做到“实干”,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践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就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通水在即的关键期,用“负责、务实、求精、创新”精神,圆满完成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任务。

当前,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更需要我们准确预测风险,积极应对风险,注重细节,狠抓关键,确保工程建设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我们认为,工程建设方面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几个问题:

——水质保护方面

在通水前,治污环保工作状况如何?水质能否达到国家标准?是沿线民众十分关注的问题。中线工程要保护好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实施水污染防治项目、水土保持项目,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沿线污染。同时,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东线治污在水质达标的基础上,还需要更长远的谋划,更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进行长效监管,巩固治污成果,让一泓清水长流不息。应总结完善这些年治污和水质保护的经验,建立、健全、完善并认真实施长效监管机制。

——工程建设管理方面

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我们有监理、施工单位的合同约束,而没有设计单位的合同约束,恰恰工程设计是龙头,产生偏差对工程影响更大。所以,在总结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建设经验时,建议进一步完善对设计单位的管理和合同约束。

——工程运行管理方面

运行调度要做到上下游结合。库区水量调度与输水调度相结合,最大限度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特别是做好库区水情预测,全年用水量安排,以及应急调度。

工程管护要与旅游生态带结合。不仅要管好一渠清水,还要发挥生态旅游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和旅游辐射带动效益。

水质应急调度和沿线水质保护相结合。既要有突发水质变化的预案,还有紧急处置沿线水质污染对调水的影响。

2013年,对南水北调工程来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既有东线工程通水的硬任务,也有中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的阶段性硬约束,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决战决胜年。我们要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紧盯重点大推进度,再加高压严管质量,落实帮扶稳定移民,治保并重提升水质,安全高效监控资金”工程建设目标,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总体上要实现“四个转变”,即工程建设要实现主体工程从建设为主向建设、管理统筹转变,从主体工程建设向主体与配套工程建设统筹转变;治污环保要实现从污染治理向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并重转变;征地移民要实现从征迁安置向稳定发展转变。

我们要将十八大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在工程建设中要“实”字为本,重实干、出实招、求实效。在进度、质量、治污、移民、投资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办法,高效有力地推进工作。要想出“金点子”,探索出加快工程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克难攻坚,奋力拼搏,确保实现今年东线通水、中线干线工程基本完工两大目标实现。 

(责编:单莞婷(实习生)、高雷)


相关专题
· 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