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驻 村 感 怀
轻装简行,跟随黄艳副司长,我们小组六人坐着越野车,盘山绕行了3个钟头,终于从湖南安化县城到达了驻村调研的第一站——田黄村。在村里,我们与农民同吃同住,走家串户,顺利完成了为期一周的驻村调研工作。在这里,我们即体验了老百姓生活的艰辛,又感受到了当地淳朴的民风,即接受了一次贫困体验,又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驻村,一生难忘!
一、驻村入户——历练与担当
在国务院扶贫办机关党委的统一部署下,我有幸于今年3月20日至26日跟随扶贫办规划财务司黄艳副司长一同走进了大山深处的田黄村,开展了扶贫到户机制专题调研。由于一直从事行政、人事等工作,并没有真正了解两项制度衔接、建档立卡、科技扶贫、整村推进工作如何开展,也没有真正沉下心来到基层,而这一次,原本对农村生活不陌生的我又一次走进了农村,而且是与东北完全不同的土地上的农村,我还是被震撼到了。我们走进大山深处,远离了城市,与百姓为伴,在一周的时间里,我们调研小组与市、县、村等有关领导分别召开5次座谈会,走访26户村民(我与黄艳司长一组共计走访7户村民),与田黄村私立教学点的老师和孩子进行了座谈,开展了田黄村和英家村医疗点的调研,实地了解中远集团定点扶贫茶叶基地建设项目、英家村龙头企业五龙山茶厂,并听取安化黑茶科技扶贫项目汇报。原本生硬的文字材料在这里鲜活了起来,原本晦涩的理论在这里现实起来。贫困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年三个来月的大雪或塌方封山,是卧床不起时对生活的期盼,是背着饭盒上学娃对大山外的憧憬。这里是我们的情感根基,这里是我们的动力之源。在这里,我们留下了汗水和泪水,带走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和期盼;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中国人的精神,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力量;在这里,我们汲取了力量和精神,迈出去的是坚毅和昂首向前!
二、朝夕相处——难忘与感动
(一)淳朴的大山人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我们沉淀下来,与大山贫困老百姓为伴,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老百姓的淳朴与可爱。由于语言不通,每天都有村干部一直陪着我们每个小组走访,参与我们的讨论,与我们座谈;每天,无论我们多么晚开完小组碰头会回到住户家中,女主人都在等着给我们烧开水洗漱,还歉疚地觉得照顾不周。就在我们离开田黄村的前一天,老天似乎要加深我们对大山百姓出行难的印象,下了一夜大雨。大家夜里睡得都不踏实,即便吃过早饭上路时也不知道是否能平安离开,村支书说“没事,我在前面带路”,还没等我们拒绝,村支书已经骑着摩托车上了路,村民的好客又让我们难以拒绝。伴随着头天的大雨,山中起了大雾,我们的越野车缓慢地在泥泞的山路上爬行,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原来山里的雾气可以那么重,让我们无法望出2米远,甚至一度感觉伸手不见五指,原本多话的开车师傅也已经不再说话,专心开车。村支书早已隐没在雾中,只有时时的摩托车鸣声表明前面的路可行,他还安全。我们一路上心里酸酸的,泪水也打湿了脸庞。当过了惊险的塌方看到水泥路后,在我们再三请求下,村支书才笑着目送着我们远行,望着后车镜中渐渐变小的村支书,他的形象在心中慢慢高大、清晰起来!
(二)辛劳的带头人
离开田黄村,我们又直奔英家村。英家村为2011年至2012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该村成立了由教育局牵头,县纪委(监察局)、公安局等部门参加的联合扶贫工作组,通过近年来的整村推进工作,乡村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当我们与村两委座谈,了解贫困户家庭成员、收入等情况时,他们如数家珍,没有细致、扎实的工作,哪来的这番细说?座谈后,我们又分组开展了调研。无论在老百姓家里,还是在晚间的茶余饭后,我们听到最多的是村民说“谢谢党中央的好政策,让我们生活变了样。谢谢村领导,谢谢罗书记,给我们修路”,当看到百姓握着罗书记的手,紧紧地握着时,我知道这是他们的真心话,他们谢的是整个村两委班子,村干部。当我们与罗书记聊天时,她讲着讲着就动情地讲起了她的家庭,她的女儿,她说一次她回到家,看到桌子上有封信“妈妈,我回来了,我又走了。我回来,看到家里什么都没有变,唯有桌子上、地上的尘土多了,我感觉好像我的妈妈已经不再了。可是当我走出去,我听到大家都对我说谢谢你时,我知道你还活着”。听到这里时,我不再说话,任眼泪流淌,任感动恣意。生命中总有放弃和舍得,罗书记置小爱于大爱,博得的是村里人的爱戴,造福的是村里的百姓。在广大的农村大地,我想不止有一个罗书记,更有千千万万的好书记、好干部,他们用脚丈量大地,用心与百姓交流,为我们的扶贫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向那些奋斗在基层、为民奉献的干部队伍致敬!
(三)蓬勃的团队人
这次驻村调研,我们团队6人来自不同的部门,为了共同的目的,完成共同的任务,我们分工合作,一路上有汗水泪水,也有欢声笑语,一路走来,我们齐心协力,分享体验,分担责任。黄艳副司长带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轻装简出,跟着她入贫困户,看着她认真聆听百姓的心声,回答老百姓的提问,并时刻关注着我们团队成员安全,心里一下子有了一个新的标杆,一个新时期扶贫工作者的标杆。1987年出生的于淼是个北京土生土长的女孩,从未到过农村,而在整个行程中她毫无怨言,与大家一同吃住,乐观开朗,带给我们的是朝气蓬发的气息。而张伟因为住户家里的窗户没有玻璃,夜里睡觉被吹冻感冒,问他时,他轻描淡写地说道“老百姓都能住,我也能住”。而调研爬山路时,我们相互提携,一天紧张的行程下来,晚上无论多晚,我们小组仍要开碰头会,总结一天的工作,谈谈一天的感受。就是这样一个团队,给当地的干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到他们说“北京的干部,真行”,我知道这不仅是承认,更是我们团结、扎实、蓬勃奋进的团队精神受到了称赞!
三、路在何方?——梦想与未来
党的十八大重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设定五项具体指标,为亿万中国人清晰勾勒出“中国梦”的美好蓝图。十八大报告同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圆“中国梦”首先要圆“农民梦”。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到现在,农民有许多希望有待实现:想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校就近上学;希望村里有一个好的医院就近看病;希望能够就地找一个好的工作,不用再到老远的地方打工;希望能享受到城市里的公共服务;希望能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只有百姓实现了安居乐业,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那么我们的小康社会才是真的实现。
那么老百姓的梦谁来圆?这一方面即需要国家有好的政策引导,另一方面更需要一支坚定的干部队伍甩开膀子干事。“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社会需要亿万农民勤劳苦干,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闯出一片新天地。除此,还另有一群人的身影,那就是我们,扶贫人!
十八大为扶贫开发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承载着全国人民对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既然选择了扶贫行业,那么就让我们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添砖加瓦,为消除贫困这份崇高而伟大的事业付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