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中国地震局

坚持中国特色防震减灾工作道路 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心得体
四川省地震局办公室副主任  赵 永
2013年07月30日15:3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坚持中国特色防震减灾工作道路 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这是我党首次将“地震灾害防御”写入全国党代会主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报告还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一“全面”必然包括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要求。作为防震减灾工作者,我们既倍感无上光荣,又深知责任重大。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实现,这是每位防震减灾工作者当前都应当思考清楚的首要问题,这也是我们做好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前提和关键。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做好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坚持中国特色防震减灾工作道路。

一、坚持立足依据,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工作思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也必须符合和适应这一阶段的特点,不能简单照抄照搬国外防震减灾工作思路,否则就会脱离实际。我们要立足“总依据”,从我国国情党情出发,不断健全完善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思路。

首先,要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属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我们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将防震减灾工作作为各级政府重要职责,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扎实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深入开展,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提供强有力的地震安全保障。

其次,要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不平衡,GDP总量虽说已经很大,但人均GDP还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同时,我国地震灾害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损失重,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因此,我们应当务实地依据我国国情国力,不断探索总结主动防灾、科学避灾、有效减灾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法,这样才能提高防震减灾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三,要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目标。“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既定目标。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与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要求还差距甚远,要建设具备相应的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可谓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们必须科学谋划事业发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加快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步伐。

二、坚持工作布局,进一步提高防震减灾发展水平

党的十八大作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防震减灾工作确定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为我们推进新时期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要坚持融入发展战略。防震减灾工作,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整体实力,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善于找准切入点,抓住突破口,把防震减灾工作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当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防震减灾工作的经济内涵、政治内涵、文化内涵、社会内涵,逐步建立齐心协力、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要坚持同步发展战略。防震减灾工作必须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滞后发展,就会出现工作“欠账”现象,就可能构成地震安全隐患。当前,我们务必牢牢把握、紧紧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黄金”机遇,促进防震减灾工作与经济社会建设同步发展,坚持将防震减灾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解决好历史“欠账”问题,避免出现“旧账”未消又增“新账”情况,推进我国防震减灾事业跨越式发展。

三要坚持统筹发展战略。防震减灾工作具有显著的社会性和公益性,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放合作,整合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要统筹体系发展,促进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协调发展,消除工作“短板”,提升综合实力;要统筹区域发展,加大对地震多发区域、经济欠发达区域防震减灾工作的扶持力度,避免出现工作“盲区”;要统筹体制发展,充分调动相关工作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防震减灾工作体制,奠定事业“永续”发展基础。

三、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提出:“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做好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必须打破思想禁锢,树立创新意识,勇于创新,不断创新,事业发展才能增强活力、提升动力。

(一)要致力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推进地震科技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地震科技创新工作,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探索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开放合作的地震科技创新机制;要推进地震科技研究创新,大力加强地震基础科学研究,推进防震减灾实用技术研发,多出新成果、新产品、新技术,力争在重大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要推进地震科技应用创新,积极推广应用防震减灾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科技水平。

(二)要致力于管理创新。防震减灾工作正经历由内部管理向社会管理的重大转变。我们要坚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按照“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要求,以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法治水平为根本,大力推进防震减灾管理创新。要加快防震减灾法制建设步伐,健全完善防震减灾法制体系,注重全覆盖、可操作,为依法治“震”提供有力的法制依据;要加大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力度,强化法治教育,强化行政执法,依法推进防震减灾工作;要加强防震减灾执法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有力有效开展防震减灾执法工作。

(三)要致力于服务创新。提高防震减灾社会服务水平,既是部门的职责要求,也是提升防震减灾工作社会价值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力建立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服务体系,创造性开展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工作。要提高服务产品的丰富性,组织开发知识性、趣味性的服务产品,适应不同社会群体的需要;要拓展服务渠道的广泛性,借助新型媒体资源,扩大防震减灾社会服务覆盖面;要增强服务方式的便捷性,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微博、微信等现代传播手段,使社会民众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防震减灾服务。

四、坚持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事业发展保障能力

人才队伍,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加强部门自身建设,是我们推进事业发展的永恒任务。党的十八除全面部署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还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就实现中国梦想、学习遵守党章、改进工作作风等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以学习贯彻这些讲话精神为重点,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尤其是党员队伍的建设。

一是要增强进取意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美丽的愿景催人奋进,同时也需要大家每一位的共同努力,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梦想终归“梦想”。我们要消除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以更加奋发有为、更加埋头苦干、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以抓铁留痕、踏石有印的工作作风,加倍努力工作,我们的任务才能完成,我们的目标才能达到,我们的梦想才可能实现。

二是要增强宗旨意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作为防震减灾部门来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我们每一位防震减灾工作者都必须牢固树立这一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的利益装在心里,为民谋利,为民解忧,时刻牢记工作职责,严谨细致地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提高我国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地震安全需要。

三是要增强纪律意识。纪律,是队伍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把党员队伍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决策部署上来,做到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力,令行禁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凝心聚力抓发展,为事业发展进步提供有力保障和不竭动力。

四是要增强廉洁意识。作为防震减灾部门的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廉洁意识,加强自身修养,严于律己,摒弃讲排场、比阔气的陋习,把“坚持厉行节约、密切联系群众”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要健全工作制度,严格制度执行,规范工作行为,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乱纪行为,以儆效尤,永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各级防震减灾部门要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防震减灾工作道路,我们才能确保工作更有成效,才能不辱历史使命,才能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单莞婷(实习生)、高雷)


相关专题
· 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