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中国社会科学院

从“两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谈十八大精神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方喜 
2013年07月30日15:2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从“两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中共十八大一个重要“新提法”是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表述为“五位一体”,这一重要表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一重大创新成果,作为关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理念,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我想从文化理论的角度谈谈这一战略理论对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从党有关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方针政策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实,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提法,就已经涉及这一思路,而十八大“五位一体”的表述则是对这一思路更为凝炼而清晰的概括。历史地看,党一直高度重视文化的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早期就强调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方针,可以说强调的是“两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后来出现过文化与经济、政治“三位一体”的理念,加入“社会建设”又出现了“四位一体”,再后来又加入“生态建设”,直到十八大直接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理念——由此可见这一战略思想乃是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规律所取得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成果,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我觉得,“五位一体”的战略思想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指导作用,也具有战略性,而这种战略性,突出地体现在对突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科分化所造成的弊端、在学科交叉与融合中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获得突破性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直接的指导意义。从文化理论的角度来看,“五位一体”中的文化建设又有两种发展方式,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而有关文化产业的研究既关乎“文化”研究,又关乎“产业”或“经济”研究,可以说,文化产业本身就体现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一体化——而从学术界的现状来看,有关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文化研究与经济学研究,在学科上可以说是壁垒森严,尽管党和国家不断倡导学科交叉研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深入、系统的学科交叉研究并不多见于。而现在来看,不突破学科分化,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在“五位一体”的战略框架中来展开相关探讨,或者说,“五位一体”的战略指导思想就不可能在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研究中得到真正全面、深入的落实。下面我从“五位一体”的角度,简单谈谈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文化”是“五位一体”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保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等之间的协调、均衡,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要求,对于推动我国社会整体和谐均衡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从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关系结构的新变化及经济社会的新转型的高度,来理解十八大“五位一体”的基本精神: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所经历的新的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文化与经济的日趋交融,这既体现在工业设计、品牌、广告营销等在传统经济活动中所占份额和所发挥作用越来越大上,也体现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上,在今天新的时代条件下,所谓“文化”已不再是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而是已日趋融入经济活动之中而成为推动经济发展重要的“内部”因素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乃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需要。清醒而充分地认识当今社会的新变化,增强转型意识,转变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同时也转变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方面的发展观念,可以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精神的一个重要要求。

一般来说,文化产业只有在物质生产、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充分发展起来,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将促进文化与经济更深层次的交融,并对实体经济及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等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首先,作为经济问题,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经济整体结构的变动,而在经济整体结构中,如何处理好作为“符号经济”的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如果两者关系协调,文化产业的发展会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使经济整体结构更加优化;但如果两者关系协调不好,文化产业的过度片面发展也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要求,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可以缓解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实体经济的产能过剩的问题。从整体上来说,增加其中的文化含量,确实是提高国家产业体系整体质量的一个方向和方式,但是,另一重要方向和方式是增加其中的技术含量——以此来看,后者或许更为基本也更为重要,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至关重要。总体来说,我们不能因为把过多的社会财富投入到文化产业领域,而影响技术创新和发展所需社会财富的投入或配置。

其次,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并非单纯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极其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而其作为社会政治问题的复杂性,至少体现在两方面:(1)文化产业的产品传播与“观念的传播”密切相关。从国内已有的教训来看,一些流行的娱乐文化产品,可能并非出于“政治”目的,而只是出于“经济”或“商业”目的,自觉不自觉地传播错误的价值观,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负面影响。如何协调好文化的产业化、商业化运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包括意识形态工作在内的各方面工作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在这方面,我们已有一些教训,当然也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不断地总结这些经验教训,趋利避害,对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同时有关文化发展的理论研究也有大的发展,这些文化实践和理论当然有着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但同时也涉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以开阔的全球视野,总结和反思西方当代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批判性吸收西方当代文化研究中的理论资源,有助于我们在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方面的理论创新,进而也有助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快速而健康的发展,而理论工作者在这方面大有可为。(2)文化产业的发展又与“财富的流转”密切相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相应地引起社会财富巨量、高速的转移,从而使社会整体利益结构发生变动——从国外已有的教训来看,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符号经济的过度发展、社会财富从实体经济中的过多转移,会引发贫富分化等社会政治问题;再者,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所谓“过度消费”,很大程度上是指对不再是为了维持基本生存的“文化商品”的过度消费,而在无法割断的产业链中,文化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必然促进物质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这最终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生态后果。我们不能忽视产业结构调整、文化产业发展中财富流转所衍生出的相关社会政治和自然生态后果。再如,西方大量的流行文化产品涌入我国,使财富流转向西方,同时也输入了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对我国的文化安全形成挑战——文化产品的全球流通与传播,既非单一的经济问题,也非单纯的文化问题。

总之,文化与经济的日趋交融及其对社会政治产生的复杂影响,是文化发展实践及其理论研究以及其他各方面工作都要面对的新的挑战,当然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十八精神尤其“五位一体”战略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充分重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协调发展;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超越学科分化、增强跨学科研究的自觉性,才有可能为这种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而十八大“五位一体”的战略思想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有直接的重要指导作用。

(责编:单莞婷(实习生)、高雷)


相关专题
· 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