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中国科学院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树立党建研究的新风气

中科院机关退休干部 沈 颖
2013年07月30日15:1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树立党建研究的新风气

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进一步树立党建研究的新风气——我们把它叫做新研风。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党建研究工作逐步深入,30多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一系列丰硕成果与重大突破,为新时期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支撑。一些基层的党建研究也比较活跃,其工作及文章具有高起点、深研究、联实际、重创新的特色,形成了一股新的研究风气。

但是,我们也深深地感到,长期以来在我国党建研究领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直未能根本解决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八股套路、脱离实际、回避矛盾、牵强附会、“自娱自乐”。

一些党建研究及文章,不管上面什么讲话,都机械地称之为“纲领”。什么是纲领?其原意是说渔网上有一条粗绳子,收网时,渔民拉住绳子把网慢慢收拢,这条绳子就是“纲”。领,本指衣服的领子。抓住纲和领子,网和衣服就把握住了,所以用“纲领”来表示总的方面,后来引申为重大政治主张、目标和行动原则。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有的确实具有纲领的性质,比如十八大报告;有些讲话也很重要,但不一定是纲领,有的只是一般的会议小结。一个渔网只有粗绳子,怎么打鱼?一个政党,“纲领”层出不穷,叫人如何适从?讲到重要性和意义动辄就是 “必然要求”、“内在要求”,几乎成了千篇一律的程式。有的善于使用“倒追法”,对一个新的提法,有些研究者死乞白列非要从老祖宗马克思那里找到出处,马克思如果活着,一定也会很尴尬。有的文章特别喜欢随便用“只要……就一定会”的句式,十分牵强俯会。人是复杂的,社会是复杂的,我们党的建设更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真能有那么多那么简单的 “只要……,就一定会”的好事吗?时下有些党建研究文章形式高于内容,非要把诗词歌赋那一套修辞方法用到党建研究文章里,似乎没有排比、对仗文章就不能出彩。还有些党建文章爱玩文字游戏,总要弄出几个这个,几个那个。有的党建专家经常把统计一个重要讲话或报告里某个词出现的频次作为津津乐道的事,把《红楼梦》研究中那点儿技法用到了党建上。还有一些党建文章颇有逢场作戏、自娱自乐的之嫌。更大的问题是严重脱离实际、纸上谈兵,回避现实问题和矛盾。

专业党建研究者的不良风气也传染到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建工作者。许多基层或多或少也存在上面的一些问题,有一些不太好的研风,有的研风飘浮,犹如浮萍,对于党建研究深入不下去,下功夫不够,浅尝辄止;有的片面追求大而全,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有的调研不深入,结论很轻率;有的问题罗列不少,但举措乏力;有的老调重弹,毫无新意,十几二十几年前就是这些话,这么多年总是转来转去,甚至有的找些别人的文章段落和观点,简单组合,即成自己的研究文章。应当看到,也有不少基层的党建工作者确实想把研究做好,但功力不够,或不得要领。无论如何,当前及今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建研究工作,必须注重树立新研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作风对一个政党至关重要,对于党建研究,作风主要体现在研风上。

所谓新研风,其核心和本质就是要唯实求真。

首先,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搞清为什么要研究。从大的方面说,是要推进党的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政党,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和形势,肩负着带领十三亿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必须要有深入的研究探索作保障。对于党的基层组织,如何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探索。有了这种使命感,研究才能有真正的动力和目标。那种单纯为研究而研究、为交差而研究的研究注定不会产出真正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第二,坚决摒弃八股套路。长期以来盛行的八股套路不仅是党建研究,也是一切研究的大敌。如果不彻底摒弃八股文风,就会窒息党建研究,迟早会把党建研究置于死地。其实,早在1942年,毛泽东就痛斥了党八股的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等等和“一开会,二报告,三讨论,四结论,五散会”,做起“报告”来“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部”现象。今天,七十多年过去了,八股遗风带着政治的“大盖帽”,穿着时代的“迷彩服”依然在招摇过市。

我们的专业党建研究工作者要带头坚决摒弃八股文风,基层的党建工作者也要十分警惕八股文风的传染和侵袭,千万不要沾染八股习气。抵制八股套路的利器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我们要扎扎实实地研究一些党建的新问题、新观念、新方法、新形式。基层的党建研究更要紧密结合本领域、本单位的实际,不求大而全,不要面面俱到,要针对一两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分析透、研究透。标题制作和内容表述不牵强附会地追求排比,不一定硬要总结出三个这,四个那。最根本的是看研究成果有没有真正的参考、指导或借鉴价值。

第三,要注重调研。调研看似研究方法和形式,实则也是涉及研风。调研是党的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党建研究的基本功。党建研究的调研一般分为两种——文献调研和实际调研。充分的文献调研十分重要,了解前人和他人都作了哪些相关研究,一是避免重复劳动;二是尊重别人的劳动;三是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可以参考借鉴。其实这也是一个扩展知识,深入学习的好机会。文献调研也要适当参考国外的有关著作。党组织要做好群众工作,怎样认识群众,深入了解群体的规律十分重要。比如有几本关于研究群体的书就可以参考。一本是群体学理论的创始人,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于十九世纪末期写的《乌合之众》,号称群体心理学的经典著作。另一本是詹姆斯?索罗维基写的《群体的智慧》。还有一本是号称全能科学家的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兰?费雪所著《完美的群体》。后两本都是近年之作。《乌合之众》认为群体并不具有智慧,一旦个人融入群体,个性就会被湮没,成为群体思想的牺牲品。《群体的智慧》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群众可以和专家一样出色,但只限于简单行为,在复杂行为方面,群体的智慧并无优势。一些专家称,《完美的群体》揭开了人类复杂群体行为背后的隐秘,该书作者认为,对人类而言,获得群体智能的关键,不是丢失个体性,而是让个体学会如何与邻近的其它个体适当的互动。这些观点,对于科学了解和认识群体行为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调研还包括实际(现场)调研。不仅是召开个会,听听发言。最好要做深入访谈。问卷调查是一种好形式,但问卷要讲科学,要精心设计,反馈的结果要深入研究分析,不能简单地“一问了之”,更不能轻易地或勉强地下结论。

第四,要注重应用。研究是为了应用,研究成果的生命是看能不能指导实践。我们的研究不能仅仅满足于会上讲讲,会后出个集子、出本书,或者得个什么奖,然后就束之高阁。注重应用,要在选题和课题设计的环节就要充分考虑到应用问题,要作为研究的重点,研究提出的对策要切实可行,不能生拉硬扯,简单罗列,表面看条条是道,实际上没有多少应用价值。党的十八大要求将基层党组织建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这就是个党建研究的非常重要的命题,既有一定的理论性,更有很强的应用性。“三型”党组织的建设,应当作为今后我们基层党建研究的一个重要选题。

第五,要有创新。真正的理论创新很难做到,但也要力争要有一定的创新点,有些新观点、新理念。更多的是要研究探索出一些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形式。这里也有个对创新认识的问题。创新理论鼻祖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克拉克认为,创新是一种新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从而在资源配置上取得更大的经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两句最简捷的对创新的诠释,不仅告诉我们创新的真谛是什么,也在一定意义上启迪我们如何创新我们的党建研究工作。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令人耳目一新。为什么过去立了那么多规矩都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八项规定一出台,效果出人意料地好,一下子就把大吃大喝、奢侈浪费、形式主义等顽劣风气的势头基本上刹住了,得到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和高度评价。这就是创新,了不起的创新。这里不光是实践的创新,能说没有理论的创新?我们应当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责编:单莞婷(实习生)、高雷)


相关专题
· 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