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国务院研究室

“不变”与“变”

——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三个重要判断的认识和理解
李伟  国务院研究室信息司主任科员
2013年07月30日15: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不变”与“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其中的三个“仍”字,蕴含着我们党对当前形势和长远任务“变”与“不变”的深刻理解,落脚点是“不变”,但同时隐藏着“变”的成分,极具辩证色彩,内涵十分丰富。

一、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基本国情的“不变”与“变”

——不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十二大报告强调“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十三大报告系统论述、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此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仍很不平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仍较靠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中仍存在一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和经济基础变化要求的方面。总体而言,我们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的状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依然明显。

——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当前的阶段性特征概括来讲,就是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表现出新的“不发达”的特点,其中新的“不发达”特点主要体现为“五个更加”:经济方面,结构性矛盾、深层次问题、体制性障碍更加凸显;政治方面,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文化方面,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和多元;社会方面,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涉及范围与领域更加广泛;生态环境方面,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更加突出。

总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既要对所处方位的“不变”保持高度清醒,也要对阶段性特征的“变”保持高度自觉,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二、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不变”与“变”

——不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重要战略机遇期”,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时间跨度是指21世纪的头20年,判断依据是“国内建设成就巨大,国际与周边环境总体有利”。过去几年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总体来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依据依然存在。首先,国内建设成就更加巨大。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经济继续发展,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加牢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经验继续丰富,宏观调控体系更加完善;民生继续改善,民气更加提振。其次,国际与周边环境总体上依然有利。理由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没有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变。综上,我国处于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

——变: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变化。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现象更加纷繁,但一些战略性、趋势性的新特征也更加明显。从国际环境来看,可以概括为三个“更多”:第一,经济低迷成为全球经济新常态,市场需求成为全球稀缺的资源;同时,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幅度加大,我国深化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更多。第二,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升温,冷战思维抬头,经济问题政治化现象突出,大国关系进入全方位角力的新阶段;同时,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日益增强,全球治理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我国进一步提高国际地位、提升国际话语权的有利因素更多。第三,资源环境、粮食安全问题突出,能源供求关系格局出现新变化;同时,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产业升级蓄势待发,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利因素更多。从国内环境来看,突出表现为五个“期”:改革进入破除体制障碍、努力创造新动力的攻坚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提高质量效益、主动增强长期发展后劲的关键期;产业结构调整进入重组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优势的战略调整期;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入融合协调、努力挖掘发展潜力的深入发展期;城乡区域发展进入强调平衡、积极拓展发展空间的持续实施期。

这些新特征,既孕育着巨大机遇和潜力,也隐含着严峻风险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努力使机遇和潜力变成现实,使风险和挑战化为动力,从而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三、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心任务的“不变”与“变”

——不变: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没有变。从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到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2012年十八大报告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战略思想,一直没有动摇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之所以能发生历史性巨变,近些年我们之所以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抗击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坚持了“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战略思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都没有变,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也不能变,必须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变:发展格局与发展要求发生变化。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日趋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强调“两手抓”。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并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在2005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完整概念,并将三位一体丰富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四位一体继续丰富为五位一体。

二是对发展的认识和要求更加深化。首先,十八大报告进一步阐明了科学发展这一本质要求,明确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个“更加自觉”,即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其次,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要求,提出“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一条是站稳“立足点”,即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一条是把握“着力点”,即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这可以理解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手段。一条是把握“关键点”,即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围绕主题主线的新要求,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水平,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综合三大判断来看,可以发现他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围绕的中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判断的对象是所处方位、面临环境和中心任务。三者之间有着前后贯通的内在逻辑联系。正确把握我国所处方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准确判断我们面临的环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前提;明确指明中心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关键。

最后,具体到个人工作,作为一名国务院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在起草文稿、调查研究的工作中,一是要清醒自觉、坚定不移地谨记和坚守“不变”,确保方向不走偏,二是要与时俱进、冷静客观地研究和分析各种“变”,确保思想不落伍,在“不变”与“变”的辩证交替之间,更好地服好务、写好文、办好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责编:单莞婷(实习生)、高雷)


相关专题
· 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