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这是我们新时期开放型经济的战略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也充分彰显了我国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当前,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国务院研究室的工作人员,我们要认真思考新时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些关键性、方向性和战略性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计献策。
一、认清挑战不断、机遇不变的形势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格局正在持续进行着大变革、大调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一个崭新的世界版图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可能陷入长期低迷,经贸摩擦将进入高发期。主要经济体加快了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有些国家提出并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我国既面临与发达国家在中高端产品市场的直接竞争,又面临与发展中国家在传统优势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国际对我国承担更大国际责任也寄予更高期望。从国内看,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传统优势逐步削弱,新优势尚未建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结构的任务艰巨,制约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对外开放面临的风险增大,开放的层次、水平和效益亟待提高。
但我们必须看到,挑战虽然不断呈现,但关键性发展条件并未发生变化,发展机遇仍将长期存在:以科技进步和生产要素全球配置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会改变;“非零合博弈”共赢、双赢的模式成为主流,“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国际经济关系的主旋律难以改变;我国拥有庞大熟练劳动力队伍、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产业配套条件、成熟的投资环境,开放型经济竞争优势尚未改变;我国宏观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经受住了考验,经济增长的趋势和潜力不会改变;我国稳定的经济社会体制架构,循序渐进的改革,长期平稳向好发展环境不会改变。我们能否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很大程度上要看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
二、对存在的问题要心中有数
四大外部不平衡:一是对外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进出口地区结构过于集中,出口商品结构集中,高科技产品所占比重小,贸易方式比较单一,存在着“一流原料、二流加工、三流包装、四流价格”的问题。二是货物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服务贸易占比太低,现代服务业缺乏国际竞争力,货物、服务贸易二者之间尚未形成相互促进的机制。三是对外开放利益获得不平衡。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我国并未获取与贸易规模相应的贸易利益。以苹果手机为例,2009年美国从中国净进口19亿美元,我国增加值仅有0.73亿美元。四是贸易规模提高和贸易条件恶化的不平衡。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贸易环境并未得到相应改善,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日益受到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
四大内部不平衡:一是国内开放存在区域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在客观上造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二是对外开放利益分配不平衡。不同地区、产业和社会阶层从开放型经济中受益程度不同,开放带来的经济利益并未形成良好协调机制。三是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不平衡。农业和服务业开放不足;垄断产业开放程度严重滞后,对民营企业的放开步伐缓慢。四是国内的统一市场有待深化。地方保护仍然存在,阻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障碍还比较多。
取得的成绩不容置疑,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既不能由于当前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失去历史地、客观地评价这个伟大进程的前提,也不能不论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仍然固守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发展模式和政策体系上。
三、对关键的问题要有准确判断
新时期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面临的形势和所处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做出准确判断:
——尚不具备改变世界格局的能力。我国正从“世界工厂”向“中国创造”转变,从“规则学习接受者”向“规则参与制定者”转变,但是与发达国家,特别是与美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主要因素,但是短期内还不具备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格局、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实力。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必然选择。参与全球分工和贸易是发展中国家提升经济实力的必由之路。发展开放型经济并不断提高水平,这是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世界话语权得到提高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发展的主要经验。
——经济发展由量变向质变接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着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些变化逐步从生产方式的转变,向根本性的变革、向生产力创新发展,这是我们经济成就之外更重要的收获。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所处的特殊阶段,进一步创造良好条件,加速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进程。
——开放型经济要有更高的发展目标。由制造业加工基地转变为资本、技术和人才的集中基地,向国际产业链的高端发展,向服务贸易发展,向更加重视经济效益、质量,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技术进步、品牌培育、知识产权保护发展。
四、对比较优势原则要适度突破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取比较优势策略,大力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基数增大,导致贸易摩擦多发,比较优势的空间逐步压缩。另一方面,国际市场消费需求结构正在改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努力抢占的制高点,在贸易格局上表现为出口商品结构的知识、技术密集化,对我国的比较优势越发不利。此外,长期追求劳动密集型产品主导的比较优势,也束缚了我国产业升级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从国际贸易的实践来看,比较优势产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其出口的获益很难持续较长时间;从各国的长远发展经验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很难顺利地转化成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因此,我国不能将比较优势战略长期作为主体战略,新时期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要突破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尽快建立既符合国际贸易发展规律又顺应中国国情的对外贸易理论体系。
日本在经济起飞阶段坚持推行逆比较优势战略,即注重促进发展和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尽管短期内不能最大化贸易利益,但从长期来看该选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成功经验对我国当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新时期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打破比较优势理论指导下的国际分工模式,推进由出口导向战略向混合战略或者有侧重的贸易自由化战略的转变。在发展中要更加关注产业结构调整、内外平衡、区域协调发展,要更加重视科技和人力资本,努力寻求企业、产业和政府的联动机制。
五、要构建新时期综合贸易利益理念
对外要力争合理的贸易利益实现机制。要更加注重保护和扩展自身经济贸易利益,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参与国际秩序重构,树立重要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和平衡者的形象。(1)要做“负有限责任的大国”,既为世界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又采取务实、低调的态度谋求国际经贸利益。(2)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综合平衡,既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又要兼顾开放带来的压力,力争做到利益最大化。(3)要明确我国保障国家经贸利益的态度和主张。既要注重国家经贸的利益实现,也要强调国家发展利益不受威胁和侵害,更要保障未来政经局势平稳发展、利益诉求日益优化。
对内要建立适度的贸易利益共享机制。要加快建立国内贸易利益协调与分配体制机制:(1)地区间的利益协调。要构建贸易利益区域间协调发展与分配体系,切实做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2)产业间的利益协调。不仅要实现制造业的对外开放,还要推动农业和服务业逐步开放。切实加强三次产业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互动。(3)不同经济成分间的利益协调。要进一步消除制约个体、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和进入门槛,切实建设好服务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发展的体制机制。
六、必须更加重视进口、打好“市场牌”
必须认识到,有效的进口战略是解决当前部分关键问题、实现内外贸协调发展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加强进口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战略。进口可以增加消费者福利,促进技术进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资源在国内更有效的配置;还有利于实现贸易平衡,缓解贸易压力与摩擦;部分资源性产品持续稳定的进口,还是实现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要扭转过去单纯重视出口的做法,统一思想,做好顶层设计,从观念、政策、政绩考核等全方位进行调整。通过制定并实施科学的进口战略,最终实现进出口协调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国经济和强国经济。
同时,我们更要认识到,中国这个世界级大市场是世界经济贸易的巨大资源。(1)要打好“市场牌”,为我国争取良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实施积极的进口战略,将使更多的国家享受我国经济发展的利益。要善于利用进口政策,使其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的谈判能力与协调能力,加强我国在全球贸易发展中的话语权。(2)要打好“市场牌”,真正实现以开放换开放、以市场换市场、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资源。要利用外资想进入我国能源、高端制造业、金融等领域的机遇,争取在打破发达国家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国外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等方面有所突破。(3)要打好“市场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随着我国出口规模的增大,世界上主要经济体都将成为中国的贸易合作伙伴,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必将增多,彼时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将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因此,进口战略是比当前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更加直接、有效和务实的人民币国际化途径。
七、出口要转变思路、提高效益
首先,出口作用依旧举足轻重。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远未实现充分调整,内需不足的现实国情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我们在思想上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当前国内形成的生产能力是以全球为市场,如果不稳定并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将有可能导致大量企业倒闭、劳动者失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稳定。继续坚持和稳定出口,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国内就业、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现实选择。
其次,要改变过去扭曲的贸易政策和工具,片面要求扩大出口,以出口至上,不注重质量效益和资源保护的做法。当前出口战略的关键在于提高效益,贸易结构转型升级首先是出口的转型升级,要通过出口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的现代产业体系。出口必须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从“政策激励型”向“产品竞争力型”转变,实现出口产品的二次转型。改变我国贸易中以中低端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局面,实现中高端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贸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