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国家统计局

住户调查工作应服务于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居民收入增长

王有捐  住户调查办公室 副主任
2013年07月30日14: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住户调查工作应服务于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居民收入增长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体现了我党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体现了我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多次讲话中提到,我国经济增长应当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其中也包括了居民收入倍增也应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我想结合局机关党委提出的“真懂、真信、真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收入增长?

我理解,它的内含有四点:

首先,收入增长能够带来居民生活质量和福祉的提高。如果收入增长了而居民生活质量没有提高,那就是不扎实的增长。反映在统计调查中,就是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后的居民实际收入而不是名义收入,更不是虚报收入和攀比收入,要达到翻番增长。

其次,收入增长能够推动实现全体居民共同富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如果收入增长仅仅是依靠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快速增长所拉动,而贫困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收入没有明显增长,出现了平均收入增长、而居民间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那就是不扎实的增长,也是不会持久的增长。收入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应缩小。

第三,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增长同步。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体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如果居民收入增长较长期低于经济增长,政府和企业收入增长快于居民收入增长,劳动收入占比较低,老百姓生活改善慢于经济发展,那也是不扎实的增长。居民收入增长应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第四,居民收入增长应是基于分配秩序不断改善的前提。就是要在在就业机会公平、资源等生产要素使用平等、市场竞争公平、合法收入得到有力保护,过高收入得到合理调节,隐性收入得到有效规范,非法收入予以取缔的环境下所实现的收入增长。否则,那也是不扎实的增长。

二、能否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收入增长?

我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具有挑战性;二是具有坚实支撑。从挑战性看:

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就要求1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2%。2011年和2012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已经分别累计增长了18.8%和23.3%。其余8年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需保持6.7%和6.2%的年均增长就可以实现倍增计划。从30年来居民收入增长变化趋势看,收入倍增计划是积极的,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一)实现速度倍增难度较小。今后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完成6.7%和6.2%的增速目标,总体看是极有可能实现的。一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年增长分别为7.4%和7.5%,分别高于实现倍增所需的6.7%和6.2%。二是从分时间段看,在1980-1990年、1990-2000年、2000-2010年的三个十年中,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呈现直线上升态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呈现“V”型态势。城乡居民在三个十年中,各有一个十年增速低于6%,其余两个十年增速均接近或超过7%。在未来8 年保持6.2%的增速难度不大。

(二)实现收入差距缩小有一定难度。居民收入差距主要体现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和群体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波浪式变化。1980-1990年,城乡收入差距由2.5倍下降到2.2倍;1990年后这一差距逐步扩大,2000和2010年,分别为2.79倍和3.23倍。2010年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地区差距主要表现为农村区域最高与最低省的差距,近十年这一差距基本都在4倍以上,而城市的最高与最低省的差距只有2.4倍左右。国家推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贫困地区发展战略后,农村地区最高与最低省收入差距在2006年达到最高的4.6倍后开始逐步下降。与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比较,我国城市最高20%群体与农村最低20%群体收入差距在22倍以上,是形成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这几年也呈现缩小趋势,在未来几年要保持这一趋势存在一定难度。

(三)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难度较大。2012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均分别为9.6%和10.7%超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7.3%。这是继1979年和1980年之后,间隔32年,第三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同时超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1979-2012年的34年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各有9年超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分时间段看,1980-1990年,农村居民收入跑赢GDP增长;1990-2000年,城乡居民收入均未跑赢GDP增长;2000-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均未跑赢GDP增长,但差距明显缩小。新十年居民收入要跑赢GDP难度较大。

从外部环境看,未来或更长时间,西方发达国家走出经济低迷期的形势依然不明,新兴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世界经济将在波动中低速增长,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形成较大影响;从内部环境看,过去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人口、土地、储蓄红利正在消失。资源环境制约强化。转变发展方式,以及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需要让渡一定增长速度。这些都会对实现收入倍增计划带来挑战。

从坚实支撑看: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

从宏观层面看,一是我们有道路优势。不论是推进改革开放,还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证明了自身的有效性、科学性,得到包括越来越多西方有识之士在内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纲领。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减少了道路选择可能带来的“折腾”。二是我们有理论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坚持并发展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相比之下,西方执政党普遍存在理论迷茫,缺乏成熟理论指导,也没有系统的理论建设,每个政党上台后另搞一套,解决经济社会问题左右摇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既可防止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可防止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三是我们有制度优势。坚持和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被事实一再证明能够最大限度适应当代中国的客观实际,满足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特别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并有效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和多极化时代的复杂挑战。西方社会制度带来的金融业过渡膨胀、产业空心化、债台高筑、福利只高不低,财政不堪重负、工作动力下降等削弱了西方国家应对危机、实现增长的能力。西方选举制往往带来国家领导人缺乏实际执政经验,“胜选”而不“胜任”,能说而不能干,政客多而政治家少。政党利益凌驾国家利益。过度民主阻碍国家治理。小部分人的利益裹挟、绑架社会公益,使危机治理寸步难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既定目标顺利进行。

从微观层面看,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快,工业化信息化的进一步融合,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都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等都蕴藏着巨大增长潜力。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制定35条措施完善收入分配结构和制度,对实现扎实的没有水分的居民收入增长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在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收入增长过程中,统计人应该怎么干?

我认为,统计调查工作应提供全面优质服务。

住户调查是国家获取居民收入数据的重要来源。住户调查工作应适应发展需要,努力提供扎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客观全面反映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充分发挥统计调查、统计监督、统计咨询的作用。

(一)建立城乡一体的住户调查体系,调查发布全国居民收入数据。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设置农村、城镇和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标,建立城乡可比的、以可支配收入指标为核心的居民收支指标体系,准确反映全国居民收入状况,测算并发布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二)实施统一抽样和在地调查,提高源头数据准确性。依据人口普查资料提供的全国统一的住户抽样框,按照统一的方法,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居民按照住宅进行随机抽样,选取调查户,实现对所有地域和人群不交叉、全覆盖。把在城镇务工半年以上的农民工,由原来主要“在农村户籍地接受调查、由家人代答”,改为“在城镇常住地接受调查、由本人直接回答”,减少填报误差,提高源头数据准确性。

(三)推广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提高调查效率。组织对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化数据采集方法的测试,启动建立全国住户调查电子化数据采集平台。通过调查手段现代化,减轻调查对象负担,促进调查对象的参与,提高调查样本代表性。使用网络直报数据,进一步提高调查数据的时效性和抗干扰能力。

(四)加强审核评估力度,提高调查数据质量。健全一体化住户调查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电话抽查制度,每个季度从所有调查户中随机抽选6000多家庭,进行电话回访调查,核实源头数据质量和基层调查工作情况。实施向记账户反馈监督制度。结合实地核查、组织巡查等方式,加强对源头基础数据质量和基层基础工作质量的管理。积极利用社保、税收、金融、工商等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评估校准调查样本结构,不断提高调查数据的代表性。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坚决防止人为干扰调查数据质量的现象发生,努力提高调查数据质量。

(责编:单莞婷(实习生)、高雷)


相关专题
· 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