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质检人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关于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的深情解读,奏响了中国发展强大不可逆转的时代强音,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和极大的激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中国质检人更应扬起梦想之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破浪前进。
在阐述中国梦时,习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而在今年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之路”,我想,这正代表了全体质检人对于追寻中国梦的呼应与呐喊,也为质检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结合检验检疫工作实际,谈三点“坚定中国特色”的体会和认识。
一、百年的检验检疫发展历史为中国特色质检之路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自19世纪后期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产生以来,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检验检疫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成立后,“整合了包括认证认可在内的质量管理各种智能和手段,全面形成了以质量和安全为核心、以技术手段为支撑、内外检统一的质检工作体制机制”。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不动摇;我们坚持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确保“从严监管”不松懈;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力促经济社会发展不敷衍;我们坚持固本强基,推进“法治质检、科技质检、和谐质检”建设不停滞。
可以说,中国特色质检工作体系经过百年的摸索实践,已基本形成。它既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遵循质量发展基本规律,又借鉴世界各国成功经验,加入世贸组织要求,使自身的战略布局、目标导向、工作推进与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蓝图相适应,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相一致,是一条经过实践检验成功的正确道路。
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与发展需求对中国特色质检之路提出了更高要求。
纵观当前国内外形势,虽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没有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的形势没有变,但仍存在一些尚待调和的矛盾给质检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
一是全球主要经济体总需求疲软与扩大出口之间的矛盾。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外贸拉动经济增长压力增大,亟需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快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
二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与相对落后的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社会突发性质量安全公共事件层出不穷,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质量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公众对质检部门关注度高,亟待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提升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进出境贸易持续增长、危害因子跨国境迁移的风险性增大与保护国境安全和保证进出口贸易通畅的矛盾。随着国门全面开放,疫病疫情、有毒有害物质传入传出的风险加大,在监管资源有限的客观现实下,既要确保有效监管,又要实现快速通关,这对检验检疫机制、模式、手段创新提出更高要求。
三、十八大精神为中国特色质检之路点亮明灯。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八大会议的召开,把质量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质检部门只有立足法定职责,更加积极投身于科学发展的伟业,才能在未来格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实现自我蜕变与新生,才能让中国特色质检之路越走越宽。
一是深化改革,探索建立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检验监管体系。
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这是党和国家对质检部门寄予的殷切期望、提出的具体要求。落实到行动上,质检部门应在深化检验监管模式改革上主动作为,努力提高行政执法有效性。
深化监管模式改革,应以增强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能力为出发点。有效运用国际通行规则主动灵活处理贸易摩擦,用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这把双刃剑,既要运用“倒逼”机制,引导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又要努力构建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维护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
深化监管模式改革,应以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为落脚点。探索微观监管与宏观监管有效结合的运行机制,注重把握把关与服务的平衡点,既要严格把关,规范市场秩序和企业行为,加速优胜劣汰,又要优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成长中的问题,实现扶优扶强,真正推动贸易方式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
深化监管模式改革,应以实现三大转变为着力点。在落实企业诚信行为、完善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有效运用分类管理、过程管理、风险管理等手段,逐步实现从事后把关向事前把关转变、从封闭、机械、孤立的符合性评价向公开、科学、程序化的符合性评价转变、从检验检疫放行向全面的合格评定转变。
二是执政为民,助力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十八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共出现145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定位更加突出、更加鲜明。作为驻守在国门一线的技术型行政执法部门,必须坚定不移地履行好服务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方面,质检工作要服务于民。不断强化“人民质检为人民”的价值取向,坚持对质量安全问题“零容忍”,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感。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让热情服务、文明执法在质检系统蔚然成风,切实帮助广大进出口企业解决困难。要积极维护公平正义,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坚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传递信任,提振信心。
另一方面,质检工作要依靠于民。畅通12365热线、门户网站等监督举报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让公众成为质量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充分利用“3·15”、质量月等活动载体,引导公众消费“以质为先”,增强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的意识和鉴假维权的能力,形成有品位有质量的消费观。
三是创新驱动,推动事业可持续发展。
十八大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了57次。创新是促进事业发展永葆先进的强大动力。质检部门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既要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创新企业、创新经济的发展,也要通过科技引领,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
对外,帮扶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整合信息、技术等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改进和升级建议,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升国际竞争力;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大力推进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发展,让技术成为新的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之源。
对内,借助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推动质检事业前进和发展。秉持技术执法特色,深入实施科技质检建设,增强实验室核心竞争力,努力提升话语权,树立科技权威;以信息化应用为核心,加强智慧检验检疫建设,进一步改革管理机制,加快通关放行速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质检之路,恰是我们质检人的追梦之旅。我们将朝着曙光的方向奋勇前进,走出更为光明的质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