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理性看待和处理收入分配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两个百年的“中国梦”,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3年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强化监督检查”。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一个监督控制子系统(刘家义,2012)[ 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6:60-72.],应科学、理性地看待和处理收入分配问题。
一、为什么要理性看待和处理收入分配问题?
(一)收入分配问题是物质的问题。
强调收入分配,归根结底是突出物质利益在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物质是本原的、物质决定精神的观点,而且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一切为了人民”的立场。
(二)收入分配问题是基础问题。
强调收入分配,一定意义上是强调生产关系。这一点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必须夯实收入分配这个基础。
(三)收入分配问题是充满争议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高速经济增长,并于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GDP达到52万亿元人民币;2012年人均收入激增到6000美元,而2000年只有175美元,1979年更是处于世界收入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 林毅夫.中国的复兴之路:经验、挑战与未来的展望[M]//成思危,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等著.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3.]。然而,光鲜的背后是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收入分配格局有待优化,甚至隐性收入、非法收入更为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
二、怎么样看待收入分配问题?
科学理性地看待收入分配问题,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即一切为了人民;应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即马克思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等等);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即“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②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3/0303/c64094-20656845.html]总结收入分配政策的经验、把握其发展规律。
(一)我国历来重视收入分配问题。
只有重视才能解决问题,只要重视就能解决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克服平均主义,缴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了工资制度;十三大明确指出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十四大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将其他分配方式概括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十六大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十七大强调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十八大则明确提出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二)收入分配问题是历史性问题,更是现实性和长远性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情的发展、任何问题的产生都是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相关联的。针对垄断行业收入畸高、私营企业“原罪”等论调,我们不能人云亦云、以偏概全,对以往的做法全盘否定、一棒子打死。特别是国家审计机关更应该发挥独立监督作用,以数据说话,敢于讲真话,是问题就揭露问题,是成绩就反映成绩。这是历史视角看待问题,但更应该立足现实、放眼长远,从维护稳定、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的角度处理收入分配的问题。
(三)收入分配问题是发展中的矛盾、前进中的问题。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关于收入分配制度的侧重点,十三大到十四大期间,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十四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期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期间,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期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十八大期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至于出现的收入分配问题,一方面是制度的原因,一方面是人为的原因。这其中看问题的角度应引起重视,换位思考,如针对垄断行业收入是否畸高的问题,垄断行业体制中人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并不高的参照系是外资企业特别是效益好、收入高的外资企业,老百姓认为垄断行业收入高的参照系是民营企业、一般工薪阶层乃至农村劳动者。应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是过程中的问题,是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发挥积极作用的副产品(或负产品)。
三、怎么样处理国有企业收入分配问题?
2013年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收入分配秩序明显改善、收入分配格局趋于合理。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标?改革。改革不亚于一场革命,但改革毕竟不是革命,改革主要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建立在承认历史、别动不动就追问追究“原罪”的基础上,要注重公平、切实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国家审计应突出“问题导向”揭露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一)客观反映问题。
发现并反映问题就是要“揭盖子”。国家审计应该发挥“免疫系统”的预防、揭露和抵御作用:一是在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资源环境审计中重点关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揭露同工不同酬(特别是劳务派遣制员工)、科技创新驱动或激励机制不健全、不正当手段无偿或低价占有和使用公共资源、国有资本收益分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在财政审计、社保审计中重点关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揭露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税收制度不合理的问题,推动税负公平、结构优化;揭露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构建过程中的缺项、漏项,推动完善以养老、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揭露财政支出(特别是专项转移支付)不公平的问题,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在各项审计中都要重点关注违法收入、隐性收入的问题,揭露收入分配秩序混乱的问题,推动改善收入分配秩序。
(二)深入分析原因。
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必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自2004年启动、由发改委具体负责,直至2013年方才出台。其难度不可谓不大,可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复杂、之深刻、之困难。国家审计应发挥独立监督的优势,利用涉及部门多、涉及行业多的特点,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如国有企业集团公司上缴国有资本收益比率远低于上市公司向投资者分红比率的背后是否存在集团公司内部双重经济(营)管理体制(优质资产上市盈利、企业办社会等资产存续亏损)?社会保障各项业务由多个部门分别管理、不同经办机构经办、不同征收部门征收[ 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12年第34号: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http://www.audit.gov.cn/n1992130/n1992150/n1992500/3071265.html]的背后是技术难题还是部门利益(或地方利益)?
(三)积极解决问题。
“在发展中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着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体制环境”。国家审计应立足推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问题。一是坚持市场经济原则。在企业层面,探索推动将国有企业投资领域的问题交由市场解决,由市场机制选择和决定其成败;在职工层面,当前应始终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和按其他要素分配并存的多种分配形式。该由国家审计处理的非法收入、隐性收入问题,应严格下达审计决定或移交公检法处理;该由市场优胜劣汰的以及该由职工、企业双方协商解决的问题,国家审计绝不应插手。二是政府调控原则。政府应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更加注重再分配的公平原则。一旦发现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的问题,国家审计应提出来交由相关企业、部门及时修改完善相关制度,涉及多个部门的还应当向上级部门或领导提出建议责成主要责任单位牵头修订相关规定,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三是群众参与原则。对于审计难以处理的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探索通过群众参与治理的方式,突破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吸收借鉴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经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