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

——读十八大报告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感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  轩海华
2013年07月30日11: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

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料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生态危机

从2000年起至今,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的大雾蓝色预警、上海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皮鞋”胶囊风波等,让大众对空气、水和食品安全陷入了恐慌。生态环境与工业发展站到了对立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速第一、外汇储备第一、外国直接投资引入第一、主要工业品产量第一;可是在这些第一的背后还有建材消费、能源消耗、空气污染排放、水污染排放也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第一”就像一个双面镜,同时映衬着进步与落后。国家要富强、经济要发展,环境破坏成了发展的副产物。

(一)生态危机是经济发展的副产物

2011年有关部门对我国现实经济与环境状况进行评价,认为现实中并没有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普遍存在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各行其是的现象,于是经济发展越快,环境问题越多,环境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关于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关系,涉及到多个层面,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是这样说的:“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使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之中。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那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经济,那是竭泽而渔。”

1、经济发展过速,生态保护意识跟不上

2011统计公报: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 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1%。

2、科技力量薄弱,技术开发跟不上

中国企业500强利润最高的10家企业,全部是国有金融机构和垄断行业国企,美国企业500强利润排行前10位不少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山西、内蒙、陕西等资源丰厚的省份,GDP很大一部分是依靠资源发展经济,有些地方无序的开采,迫使当地气候、居住、饮食等发生深刻的变化。某些村庄由于过渡开采,大面积的塌陷造成房子发生断裂,地下水严重流失。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代表说:“传统的不惜代价的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协调、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无以为继。”值得我们思考。

3、长期养成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也对生态发展造成制约

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对自然的污染破坏很大。工业发达后,消费品的增加和便利化,使得人们日常生活对环境的威胁和压力增加了、多元了,影响范围扩大了,影响更长远、更深刻了。转变生活方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需要。转变生活方式有利于降低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费,有利于国民身体素质的改善,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民族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生态危机是经济发展道路上的必然过程

1952年,伦敦因天气原因,造成生活、工业排放的煤烟粉尘积蓄不散,造成8000多人短时间内丧生。1956年,水俣湾因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附近的人、猫,造成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侵害。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处于经济复苏,工业飞速发展阶段,但当时没有相应的环境保护和公害治理措施,致使工业污染和各种公害病随之泛滥成灾,不只是“伦敦雾”和“水俣病”。工业发展虽然使经济获利不菲,但难以挽回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贻害无穷的公害病使一些政府和企业日后为此付出了极其昂贵的治理、治疗和赔偿的代价。

二、生态文明

我们党清醒的认识到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在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新论点。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导向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一)政府清醒的认识到了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已将生态环境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创造了环境保护的政治环境。

在十八大报告的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特别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并提出了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生态建设问题,他在福建工作时提出“生态省”的发展战略;在浙江工作时提出,加快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的产业体系的要求,在贵州、广西、海南等地多次强调生态建设问题。2013年4月10日,他在海南考察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他希望海南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个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二)科技创新为改善生态,提供了技术保障。

科学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它为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自然生态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如果科技用于生态建设,就会产生生态效益。

1、科技发展有利于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防污、治污,从而很好地实现了环境的保护。

实施生态化科学技术,发展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非物质化,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减少材料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在生产中,则采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模式,实行从源头采购到废弃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全程防污、治污的办法,把污染最大限度地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从而保持了一个空气清新,舒适宜人的自然和人工环境。 2、科技发展有利于实现能源与资源的节约,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价值,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摒弃传统科技观,不断实现科技创新,可以节约大量资源、能源。首先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技术水平落后,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浪费现象极为严重,通过科技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既可以大大降低资源使用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又大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其次,新技术的采用可以发现新资源或替代资源,大大地拓展了资源利用空间。从水力、畜力的使用到煤、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的开采,从不可再生资源到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通过技术进步,在资源史和工业发展史上实现了一次次重大发现,实施了一次次跨越性突破,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3、科技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经济社会向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转变。

高科技在相关产业上的应用所产生的前向、后向、旁侧的扩散和渗透效应,大大地促进了劳动分工,并改变劳动力就业结构,从而也使不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出现差异。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特别是高新技术,如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实现从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产业到低能耗、低污染、效益高的新兴产业的更新换代,而这些产业与生态环保产业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产业。 4、科技的发展有利于人们思维方式与生态价值观的转变,从而促进了生态伦理观的形成。

科技创新的意义不仅仅表现在生产方式的改进,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及价值观的影响也甚为深远。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表明,重大科学技术创新往往引发认识论的革命。认识论的更新必然导致世界观、价值观和发展观的革新。事实上,从地球中心说到太阳中心说的转变,就曾使中世纪人们的宗教信仰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以当代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思想的科技创新,特别是生态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但可以强化人的科技意识和环境意识,而且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价值观,进而促进生态伦理道德观的形成。

(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或参与公益环保事业,扩大了人力支援

“关爱自然、关爱地球、关爱生命”,越来越多的各地组织、各色志愿者纷纷加入了生态保护的各种公益活动中,并用活动证明了个人行动的凝聚可以为生态改善作出巨大贡献。我国十多亿人民的逐渐加入,为生态保护扩大了人力支援。

三、我与生态文明

尽管我们的步子不够快,思想不够齐,但我们应该先从自已做起,少抱怨,多改变,积极配合政府提升治理效力。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首先,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第二,我们要坚持以已为例,保持良好习惯的养成。第三,我们要坚持以点带面,影响身边的人参与进来。

生活方式是日常积累的结果。在全社会倡导合理的生活和消费方式,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使之成为更多人的自觉选择。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十八大报告字字铿锵的郑重宣示。“美丽中国”,诗化的语言,迅速成为“热词”,温暖着亿万人。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写在了自己的行动纲领上,也刻在了13亿人民的心坎里。为着我们共同的家园,为着迎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到来,为了实现“中国梦”,让我们共同努力。 

(责编:单莞婷(实习生)、高雷)


相关专题
· 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