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文化部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财务司  王珠珠
2013年07月30日11:1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主题。在文化从未引起我们重视的今天,提出这一主题是有深远意义的。但如何才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需要我们有清醒的认识。

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目前政府对于文化建设的认识大部分还停留在唯GDP论上,认为能推动GDP的文化建设就是好的,不能推动或不能明显看到成效的就是没用的。这种认识难免偏颇。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文化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于GDP的推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试想一下,有两个城市,A城和B城。A城不断地建设剧院,刷新文化的GDP贡献。可能在短期数据上会表现得很漂亮,但剧院的建设不仅是建成就算,还有后期的维护、相关的表演内容、居民的文化需求等一系列的因素。如果这些因素都是利好的,那么剧院的建设才是成功的,反之就是失败。B城的文化建设就是不断给人们发放图书卡,鼓励人们去书店买书。这种投入相对前者要小,在前期GDP的体现上不算明显,建设旨在推动人们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居民在不断的阅读中开拓视野,吸收养分,等于重新上了一次大学。但也可能B城的居民不喜欢阅读,需要长时间的孵化过程。政府就可能在短期投入不见成效的情况下停止投入。然而如果投入能够持续、提供的书籍足够丰富、内容不拘一格,那势必将激发出强大的创造力和新思维。其中的一小部分人会脱颖而出,带来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经济发展。现实的情况摆在面前:以色列的年人均阅读量在60本左右,而中国只有4.3本。所以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和最有创造力的民族。这样的创造力显然不是靠建设剧院这样的单纯提升GDP数据的方式获得的,而是在更注重长期效应的文化建设中获得的。

文化建设如何才能够着眼长远呢?我们应该注重哪些方面才是?

文化二字本身是一个中性词,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好与坏在文化二字中是辩证统一的,只有一面的文化只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我们需要正视这个现实的问题,才能找到应对之策。文化既是大众的,也是个人的。我们需要将两个领域的边线界定好。十八大要建设的文化是文明的文化,能够展现在大众领域的文化。而有些文化是囿于个人领域的文化,众所周知,却不应公诸于众。举一个最普通的例子,就是关于性的电影。接吻的画面可以在影院出现,但性行为的画面只能在自家播放,不然就是违法。这就是公共与个人文化领域的最好诠释。人性是有其先天的特性的,满足人欲而不害及大众是解决之道,一味打压则会造成堰塞湖,后患无穷。

文化建设应该与教育建设相结合。既然文化建设是长期的,那就应该以学校为根据地,逐步扩展到学生以外的人群。此类做法基于两点考虑:一来学生从小受到了文化熏陶,二来通过孩子带动家长的文化素质培养。通过广泛建立移动图书馆的方式,大量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通过广泛开展文艺活动,大量增加学生的课外活动。在学校设置移动图书馆还可以带动成年人阅读量的提升,比如给学校的家长发放借书卡,规定家长可以到学校借书,尤其是现在的小学都是就近上学,更加方便家长借阅。学校不单单是学生的学校,而应该是所有人的学校。只要有人愿意学习,学校的大门就应该为其敞开。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很大差距。我们发现学校总是铁门紧锁,拒绝一切外来人员进入。而本来学校应该是当地的文化中心,这里应该有丰富的藏书供市民选择,应该有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共同体验。将学校的功能简单化,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文化不是死的,不是躺在博物馆的死物,它是环绕在我们生活中的到处可见的活物,所以文化建设其实是环境的建设。一是城市环境。经常出差的人会发现一个问题:中国所有的城市都是一个样的:单调、土气、没有美感。若非出现几个文化古迹和城市名的话,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一个有文化气息的城市,首先是在于其有特色的建筑。不用思考和阅读,只要一瞥一站就能感知。这才是真正有文化气息的过渡。到过欧洲的人会发现,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建筑承载着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让你一到达就能感受得真真切切。曾经的中国城市建筑也承载着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但现在则变得千篇一律,这绝对不应该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二是自然环境。一个有文化和历史气息的建筑环境能提供我们如沐春风的文化感受,良好的自然环境同样如此。藏族文化不单单是它的喇嘛寺、转经筒、服饰、壁画,还有青稞、蓝天、牦牛、雪山和盐湖。缺了这些自然的东西,就称不上西藏二字。江南和漠北的文化也是有很大不同。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古道西风瘦马是漠北。不同的自然环境构成不同的文化环境,进而带来不同的文学和艺术。长居江南的南宋流行花鸟画,气格相比北宋更加精致但狭小。有人就评论,北宋画风雄浑,南宋画风悠远。可见自然环境带来的艺术差异是有很大不同的。就连饮食也是跟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东晋之前,人们是大块煮肉,而皇室南迁之后流行起小炒,食物烹饪逐渐变得精致。可见自然环境就是文化的一部分。现如今,唯GDP论的观点笼罩在中国的上空,中国在失去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失掉了自己的文化,收获的只是污浊的空气、水、食物。这似乎不应该成为一个雄心之国的组成部分。最近昆明的PX项目受到民众的大力抵制,就是人民对已经失去的自然环境的渴求。

GDP永远无法成为衡量幸福的标准。尼泊尔的经济不发达,却无法阻挡其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度;日本的经济发达,却无法阻止其居高不下的自杀率及弥漫着物哀气氛的文学。十八大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幸福的国度,让所有的人都向往这个国度。单纯的物质建设无法达到此点,只有同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才能实现这一远大宏伟的目标。

(责编:单莞婷(实习生)、高雷)


相关专题
· 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