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农业部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有力的战略谋划和工程科技支撑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朱明
2013年07月30日10: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有力的 战略谋划和工程科技支撑

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和十年来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深刻分析了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地位作用和深刻内涵,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和历史方位,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科学谋划了今后我国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和战略目标,全面部署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报告立意高远、统揽全局、富于创新,通篇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和创新实践,通篇都闪耀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光辉,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思想性、实践性,也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和前瞻性,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时代性和指导性。

一、通过学习十八大报告,使自己更加加深了对报告主题的理解、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使自己对十年来党带领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倍感自豪、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未来面临的困难、风险和挑战倍加清醒,使自己更加坚定了服务“三农”、奉献“三农”、献身“三农”的决心和信心。

一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的鲜明主题,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十八大报告的每一部分,都与十八大的主题紧密相联。无论是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还是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关系;无论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还是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无不紧密围绕大会主题,无不是对大会主题的全面展开和具体详细论述。只有将鲜明主题融会贯通于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才能全面准确把握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实质,才能以十八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二是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贯彻落实“四个必须更加自觉”的实践要求,一是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二是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三是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四是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只要在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党的建设各方面落实这些实践要求,党和国家的事业必定能实现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好质量的发展。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论述和最新成果。面向未来,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我们指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体系,五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五位一体”表明我们建成的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目标,更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生态良好的目标,更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目标。这一新的更高要求,使“全面建成”的内容更加完备,特点更加鲜明,描述更加具体,蓝图更加清晰。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是党的十八大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做出了全面部署。“三农”问题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些都表明了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的清醒认识,同时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论、新对策、新战略。

二、通过学习十八大精神,使自己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对照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结合本职工作,自己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深化学习:

一是针对城乡一体化和“四化”同步的新要求,深刻理解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途径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的内在的、必然的、有机的联系。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和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同样,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农业和农村的支撑和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特别是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视角来思考、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二是针对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的状况和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新目标,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和关键环节,要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机制支撑,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

三是针对“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新要求,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关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国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不断加剧,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快推进农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尽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针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求,深刻理解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通过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和合作机制,组建大团队、搭建大平台,实施大项目,有效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有效促进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协同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不断提供先进可靠的设施装备和科技支撑。

三、按照十八大精神要求,结合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实际,围绕农业部中心工作,建议强化以下几方面研究: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一体化为根本途径,统筹谋划现代农业发展与建设。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路径研究,努力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综合解决方案与思路方法。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引导下,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在保供能力上,主要农产品生产逐步由频繁周期性波动转向较长时期基本稳定,农产品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在要素投入上,现代农业增长贡献由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要素更明显地转向科技、装备、资本等现代要素,要素贡献结构日臻优化;在体制机制上,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由千家万户分散经营逐步转向社会化组织带动下的规模化经营,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市场环境上,影响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由主要以国内供求关系为主转向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叠加,市场调控日趋复杂;在功能作用上,产业发展的重点由单一保障食物供给转向越来越重视向多领域拓展,农业功能呈现多样化;在收入构成上,农民收入的来源由主要依靠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转向主要依靠非农收入,农业劳动力转移日益加速。

但总体而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依然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生产经营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小农户大市场矛盾依然突出,生产力布局区域化仍需加强和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社会化服务滞后,产业经营组织化亟待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不强,速度不快,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集成和推广应用;农村劳动力年龄老化,技术和经营素质偏低,培育职业化新型农民任务艰巨;农业标准化水平整体不高,加快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工程建设等标准化需求迫切;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应用不足,急需提高生产经管信息化水平;大量的人工劳动在农业生产中仍普遍存在,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与发达农业国家比差距依然较大;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程化水平不高,保障生产供给与资源环境约束矛盾加剧,加快资源环境生态化步伐,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农业的基础地位仍需加强,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目标确定、政策手段和政策工具选择上急需加强系统化的谋划。

针对上述主要问题,如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将中央一系列战略方针和规划目标落到实处,迫切需要进行现代农业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路径谋划,迫切需要从整体、系统和综合的层面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推进方略和具体措施进行研究。一是要研究新阶段现代农业建设现状与特点;二是要研究现代农业建设国际案例与经验借鉴;三是要研究现代农业建设的系统路径;四是要研究现代农业建设路径选择与推进方略;五是要研究重大工程谋划与政策措施及对策建议等。

二是大力促进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先进可靠的工程技术支撑。

在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2009年以来,我院承担了国家公益性(农业)行业科技专项“现代农业产业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研究”,从农田基础设施、种养业生产装备与设施(农机化工程、设施农业工程)、农产品产地加工储藏装备与设施、农产品流通装备与设施、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装备与设施、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信息化和农业仪器)装备与设施等六大领域、七个方面开展了工程集成技术与模式的系统、集成研究,正逐步形成我国现代农业工程建设的技术路线、技术方案、建设模式、建设标准等基础性研究成果和关键集成技术。通过开展农业工程技术分类研究、农业工程技术标准框架体系研究、农业工程技术集成与模式研究(包括技术评价方法、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技术集成与模式优化方法)等,形成了丰富成果,已发表论文107篇。编写完成年度综合研究报告3份、专题报告21份、调研报告97份、申请专利41项,出版专著16部,完成农业行业标准制定20项。并且紧紧抓住公益行业科研专项要为行业部门服务的要求,按照“边出成果、边转化”的实施原则,围绕业务主管部门、司局的中心工作需要,从参加决策、参与协助和提出建议等三个层面开展了多项服务工作,组织或参与部有关司局11个规划制订,开展11个重大问题调研和专题研究,提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重大政策建议以及提供3项重要技术服务性工作,得到了部有关司局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如在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提供技术支撑上,首先针对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产后处理设施简陋、工艺落后、损失严重、质量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协助农产品加工局进行了多次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调研和专家研讨,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充分的依据,提出了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建议并制定了实施方案, 2012年开始具体实施后,为惠民工程补助项目提供了所有有关技术服务,包括组织提供马铃薯储藏、果蔬冷藏、果蔬干制设施设备标准化图纸、技术方案、操作规程、信息平台建设、工程预算、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全方位技术支撑,项目实施一年取得显著效果,受到各级政府和农民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研究提出的“加强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研究,实施区域差异化支持政策”、“开展全国设施农业区划布局规划研究,推进设施农业有序发展”、“充分认识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公益性职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鲜活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行沼气工程项目立项沼液利用否决制”、“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的产、供、施应用环节补贴”等建议,都受到有关司局的重视或采纳。

由于项目研究集中于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条的设施装备等条件建设方面的集成技术与模式的研究,其中重点研究了农业工程先进技术集成及集成效果、模式方法与评价体系。使得这项研究有利于帮助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客观评价自身优势与劣势,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为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谋划农业工程项目提供科学合理方案和技术支持。因此,在十八大召开前由部发展计划司主办、我院承办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与农业部四院一校科技对接会上,受到示范区政府与企业的欢迎。我院已在沈阳市于洪区、广东江门市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全面对接和成果应用工作,并与20多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签订了对接服务协议。

通过该课题研究,初步体现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的成果与价值,初步显示出整体解决方案对于建设现代农业的作用,要进一步按照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优先区域和产业开展相关研究,提出区域性、产业性的工程技术集成方案和模式,重点开展现代农业工程建设路径、建设模式与建设标准研究,更加突出技术研究与建设内容结合、技术成果为工程建设服务的特色,更好地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支撑。通过全面系统研究,逐步构建起为现代农业建设服务、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紧密联系与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

三是积极推动农业工程规划咨询工作体系、农业工程技术支撑体系“两大体系”和注册农业咨询师、注册农业工程师“两支队伍”建设。

现代农业建设涉及面广、专业领域多、综合性强,大规模的现代农业建设刚刚开始,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了谋划好、规划好、设计好、建设好、运行好各类现代农业建设项目,为了确保各类农业建设项目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必须加快构建和强化现代农业规划咨询工作体系和现代农业工程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队伍,直接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服务,组织全国的有关农业规划设计和农业工程技术研究单位,搭建大平台,构建大团队,实现大联合,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服务和支撑。开展行业联合、合作与协同,制定规则、标准、规程、规范,不断推进农业工程建设技术完善和质量提升。国家级单位体现综合性、全局性特色,地方单位发挥区域性、专业性特色,构建全面覆盖的、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的规划设计和工程技术两大支撑体系。

要抓紧注册咨询工程师和注册农业工程师两支现代农业建设人才队伍的建设,注册咨询工程师已经由国家发改委实施,但注册农业工程师制度尚未实施,要加快推进。注册工程师制度是国际通用的工程设计人员管理制度,是国家对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活动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的执业资格准入管理。2001年1月,原人事部、建设部就印发了《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制度总体框架及实施规划》,将勘察设计行业执业资格划分为土木、结构、电气、农业等17个专业,要求全面推行注册工程师制度。注册农业工程师制度早已在北美、南美、欧洲和亚洲部分地区(日本、韩国等)普遍建立实施,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现代农业加速推进过程中,应尽快建立农业工程师认证制度,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质量保障和专业服务。这是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工作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责编:单莞婷(实习生)、高雷)


相关专题
· 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