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交通运输部

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的理论思考

交通运输部人事劳动司  李波
2013年07月30日10:2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 和民主化水平的理论思考

党的十八大指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要求全面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选拔任用干部是一项重要的决策过程,其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干部任用的质量,因为科学和民主既是决策的两个主要原则,但又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相互联系又有区别,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同样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决策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所谓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在现代管理中,管理的核心就是决策。据此定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就是为了满足某个单位或部门领导者选拔需要,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测评技术,从多个候选人中选拔出一个出类拔萃或者胜任岗位、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管理者的比选过程。

决策作为一种复杂的政治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受制于两大因素的影响—科学化与民主化。在现代行政决策的过程中,坚持科学化与民主化无疑是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内在要求。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行政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项要求,直接关系着行政决策的质量,体现政府能力,人们也往往习惯于将二者作为一种口号放在一起使用。

建党以来,我们党一方面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前提下,实现了决策主体由个人到集体、由重经验到重知识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改革,初步建立了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了决策的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我们党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体现广大党员干部的意志,同时逐步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文化特色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从德才、实绩、群众公认度等多个维度来科学评判和选拔干部,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党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和完善竞争性选拔方式,使这项工作在实现科学选拔、尊重民主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要求认识

所谓行政决策的科学化,通常是指由个人经验型决策向现代科学型决策的转变,主要就是实现行政决策程序和方法的科学化。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决策,是领导干部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一般认为,决策科学化体现一种理性的思维方法,坚持一种理性主义的精神,强调一种功能效率导向,即是主张在决策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按照决策程序的基础上进行决策前的准备工作,以此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风险和成本,提高决策质量。

干部选拔任用也经历了从最初的经验决策到后来的科学决策的漫长历史过程。我党早期历史斗争的复杂性决定了干部任用把政治立场作为首要因素来考虑,早期干部任用决策大多遵循多数同意原则,领导者的号召力和个人能力直接影响其在组织中的地位,这期间的干部任用较多地依赖民主化决策。进入现代社会,社会公共事务呈现出爆炸的趋势,并且日趋复杂,原来的公共行政体系尤其是行政决策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单凭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决策,已经远远不能胜任这种日益复杂的社会管理职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决策研究在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多门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决策实践,形成科学决策,即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技术,选择和决定未来行动目标和方案的过程。现代领导测评技术也是基于这些学科的发展和发展的,当前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些环节,例如竞争性选拔中的笔试和面试就是这些现代测评技术的具体运用,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帮助。

因此,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水平,选人用人体现科学精神要求在“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等各项有关干部的发现、培养、选拔、使用、考核、管理和监督的决策活动中,学会认识、发现和运用干部工作规律,使干部工作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符合干部成长规律,更加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包括干部理论的科学化、干部工作价值目标的科学化、干部工作制度的科学化、干部工作方法的科学化、干部工作管理的科学化等等,要求我们按照这些要求,自觉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努力在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上下功夫、见成效。

三、对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化要求的认识

在行政决策领域,决策民主化一直与决策科学化如影随形。行政决策的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在公共政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和营造良好的决策社会环境,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国家主人翁地位和参加国家公共管理的民主权力。决策民主化强调的是多数人同意原则,其精神实质在于体现民意,其最终的归宿是公共利益目标的实现。

民主原则是干部选拔任用的一项重要的具体原则,也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其具体内涵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选拔任用干部的平等观念。换而言之,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必须坚持平等原则。第二,选拔任用干部的群众公认原则。要发扬民主,使选拔出来的干部能够取得多数群众的公认,符合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愿。第三,选拔任用干部的民主程序。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既包括实质性民主,也包括程序性民主。所以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意味着人人拥有平等的被选拔任用的权利;意味着人民群众有参与和影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权利,包括民主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意味着干部选拔规则和程序蕴含民主精神。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关键要在提高民主质量、健全制度上下功夫。

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决策至少涉及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选人用人方法和程序上的民主。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时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严格执行规定程序,集体讨论决定。二是要保证每一项干部选拔任用活动在内容和实质上的民主。任何一项干部任免决策,都必须广泛听取民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也是民主决策最根本的要求。

四、干部选拔任用实现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辩证思考

首先,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相互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干部选拔任用民主要求是科学选人用人的保证和前提,科学选拔任用干部是用人决策民主化的目的和归宿。因为,民主化是保证决策科学化的前提条件,科学化首先要民主化,因为民主是一种权力,一种资格。决策民主化规范的是决策主体的包容面(是否容忍多数人参与决策)和决策的价值趋向(效率导向,还是民意导向)。

但民主不等于科学,民主也不能代替科学。干部选拔任用完全以民主的方式进行决策,并非真正的决策民主化,只能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民主观。科学史表明,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知识体系,而这种知识体系并非是大众化的,它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此,选人用人中的科学的决策并非都是通过简单民主的方式取得的,用纯粹民主来取代科学分析是不可取的。这也就是干部选拔任用最终需要一级党的组织进行研究决定的原因。

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与民主化之间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凡是科学的东西最终都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基础上转变为客观现实的;真正的干部民主也应该是遵循普遍民意,体现多数人的一致,这就是群众公认原则的具体体现。

其次,正如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样,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实践过程中,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并不是自然的和谐,科学化和民主化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张力。在有些时候,行政决策之科学的效率追求可能会弱化民主的作用,一项公平、公正的民主决策也不能完全合乎科学逻辑。例如,利用量化测评手段,简单以分取人可以减少用人中的矛盾,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效率,但往往会忽视一些关于人的重要因素所起的作用,如人的品德、廉洁自律、作风建设等这些往往决定着干部品质,这些品质是不可能通过数据测量到的,需要通过长期观察和考察分析作出科学的评价。因此,旧式的科举制度是不能应用于现代干部人事管理中,而是应该摒弃的。

最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寻找和发现支撑一项政策得以实施的因素,并弄清楚其制约因素,是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关键。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是一种基于“最优”与“满意”标准的双重利益博弈,在传统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向现代综合决策的转变中,需要构建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与民主化的系统制度,从而使科学手段选拔出来的干部能真正反映民主,同时保证民主和民意增强对科学化选任的认同。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水平是表现用人决策质量的基本指标,必须同步推进。只有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把群众利益与科学精神整合起来,以科学决策为基础,民众利益最大化为导向,才能尽量做到民主化与科学化的统一。

(责编:单莞婷(实习生)、高雷)


相关专题
· 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