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让生态文明走进我们的生活

——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学习心得
王庆  中国建设报社   城镇编辑部主编
2013年07月30日09:4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让生态文明走进我们的生活 ——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学习心得

十八大召开后,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给我们指出了发展的道路。从自身的工作及生活实际出发,自己对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感触颇深。

感触一:我们不再地大物博

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种提法,对从小受传统教育的自己冲击还是很大的。自己在小学时被教育“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当初的优势现在成了劣势。实际上“地是大”,但“物并不多”,甚至还资源贫乏。这一观念虽早已改变,但这次在十八大报告中又强调提出,可以看出国家正在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和分析问题,并且勇于承认弱势。

其实观念上从“地大物博”到“资源紧缺”的改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认为国家“地大物博”的时候,心中不免有自豪感,有种“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味道,而后来发现我们的资源不仅不是取之不尽的,相反还是贫乏的,这种心理落差是很大的,从自豪感变成了危机感。

有危机感还是有现实意义的,这让我们正视现实,并寻求解决办法。这一点,十八大报告已给我们指明了出路——首先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同时,十八大也强调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十八大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在土地、能源、水等方面的提出的节约理念及要求,也是我们有危机感的责任所在。

感触二:环境问题必须重视

最近在北京,“雾霾”成了高频词汇,也成了影响北京宜居质量的“罪魁祸首”,环境污染前所未有地引起大家的关注。环境也是生产力在某些方面已开始深入人心。

保护环境虽然一直在提,但像现在这样引起重视在以前是不多见的。而且,长期以来,许多地方把经济发展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在与环境发生冲突时,还是以经济发展为重,甚至不惜牲环境代价。这种凡事以“经济”为中心的观念也需要改变。多年来,由于“经济是第一位的”、“先把经济搞上去”等观念普遍,甚至成为一部分地方的“先进经验”,结果是,我们现在不得不花更大的经济代价和健康代价去偿还这些。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从这里我们也看出,国家已经把保护环境放在了重要地位。

这就像一个人,当他一无所有、生存都成问题时,有吃有喝是头等大事,生存是第一位的,当他有吃有喝之后就想住得舒服一点、环境好一点。原先“经济为先”的主导思想大约也和我们国家之前的相对贫困有关吧。现在,我们国家正在走向强大的路上,在经历了最初的贫困阶段,我们也想“舒服”了,对环境的要求自然提高了。而我们恰恰是在“经济比以前好了”的情况下“环境比以前差了”,这种对环境质量的大幅下跌值得深思。

感触三:用制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凡事都得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这种从制度源头来管理的方式是符合“法治”精神的。

“法治”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往往被“变形”。许多制度形同虚设也是见怪不怪。实际上,制度有没有、制定得好不好、执行得好不好,会极大的影响工作的进程。制度先行,在国外有很好的表现,在我国许多行业许多方面的工作中了都有很好的体现。这就像有了“规矩”,自然就有了标准。

十八大报告中对资源节约、环境治理提出了明确的制度要求,如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而这些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强化,将从更严格的意义上来限制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就像现在许多耕地被占用、地下水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很差问题,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执行,是很难解决的。

纵观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不难看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且将惠及民生各个方面。

(责编:单莞婷(实习生)、高雷)


相关专题
· 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