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环境保护部

提高文明程度  助推国家升级

──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技术处  冯波
2013年07月29日16:5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提高文明程度 助推国家升级 ──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同时,报告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十八大报告立意高远,其中关于生态文明的阐述内涵深邃,切中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要害。文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独特、决定性的影响,在发展中要高度重视文明因素,要解决巩固发展成果、破解发展难题、确定发展方向等与发展相关的问题,都离不开文明建设。

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乃至中国升级版,就必须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同时,要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汇集貌似柔弱的文明之水,荡涤影响科学发展的污浊尘埃,治愈阻碍社会进步的沉疴痼疾,托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巨轮,驶向建成美丽中国的伟大梦想。

一、文明、文明程度与评价方法

汉语中文明一词最初用来形容文章有光彩(《易经》中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后词义逐步演变。在现代汉语中,文明具有社会进步、文化昌明的含义,与野蛮一词相对立。文明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属性,是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具有较高文化时所现出来的状态。

文明一般表现为社会发展的成果,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另一方面,文明又具有追求个人道德完善、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秩序的功能,这使得文明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良性互动。文明是人类社会的产物,但内涵极其丰富,包含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文明通过社会整体表现出来,社会文明程度不应成为抽象的概念,它与每个社会成员的文明程度都密切相关,包括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是各个社会成员文明程度的集合。另一方面,由于主客观条件制约,要准确、全面地评价和表征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又是极其困难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审美倾向甚至饮食习惯、食物结构等等都会影响人们对文明程度的判断。例如,经历工业革命后的西方国家,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对文明的定义比较狭隘,认为生产力发达、知识丰富就代表文明,而生产能力低下、礼仪不合西方习惯就是野蛮,所以当他们侵略世界其他地方时,总是自认为文明战胜了野蛮,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才是真正的野蛮。再如,食用狗肉的习惯在西方人看来“极不文明”,而很多东方人却习以为常;当西方人大嚼带血的牛排时,也会有一些东方人认为他们的吃法“近于禽兽”。

要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文明程度的评价方法问题。评价文明程度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常见的是指标评价法,即设定一些反映文明程度的相关指标,如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活动、公共关系、志愿服务活动、道德教育、文明礼貌、勤俭节约、文明风尚、文化体育等等,并分别设定分值,通过考评分数评价文明程度。这类方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能够全面体现规则制定者的价值导向;二是简便易行、通俗易懂,将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学问题,简化为专家评判的分值,便于在城市之间进行比较。当然,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的社会成员对文明的理解往往存在差异,在评价标准上见仁见智难以完全达成共识。另外,这种评价方法也难以超越民族、区域、意识形态、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为解决上述正面因素评价方法的局限问题,应研究建立更具普适性的文明程度评价方法。其实,我们的民族智慧宝库早已经给出了重要的提示。在《庄子·知北游》中就提出: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主张从卑微、低贱、负面、消极的因素中观察判断把握事物的本质。评价文明程度也可以借鉴这一思路,使用负面因素评价法。而实际上,这一方法也早已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如表征水质优劣就不用“H2O”的比例指标而是考察其中的有毒重金属、致病微生物、有毒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含量;又如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就不是考察其中的氧气和氮气含量,而是二氧化硫、细颗粒物、臭氧等有害物质浓度;再如,将容易出现肮脏恶臭现象的公共厕所作为评价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物,已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接受。简而言之,就是要通过考察不文明行为和不文明现象的多寡,来评价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二、生态文明建设应以文明为内核

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肩负着一项影响深远的任务,就是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要充分发挥这种作用,就要从社会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而不能仅仅将其视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分析探究各建设领域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深意之所在——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环境为载体、以文明为内核。将生态环境作为载体来推进国家文明建设的决策,体现了党中央非凡的总揽全局能力和洞察力。

生态环境问题虽然各具表象,但归根结底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表现为不同的形式:自己与他人、家人与外人、当代人与后代人、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发电的和用电的、输出资源的和使用资源的、开车坐车的和骑车走路的……。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各个社会成员来说,利他的成分远大于利己,能否处理好这些关系,恰恰适合作为衡量文明程度的标尺。

生态环境问题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没有谁能够真正做到置身事外。以生态环境为载体来推进国家文明建设,其实质就是要以环境质量这一共同利益为纽带,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改进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共同承担环境责任、共享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将原本依靠外部约束实现的文明规范逐步变成内在的自觉,潜移默化地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文明素质,从而提高国家整体文明水平。

三、环境保护与国家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是控制环境质量,手段是污染防治。环境保护是各级政府的一项基本责任,在环境保护领域政府负责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就是符合要求的环境质量。因此,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应将环境质量管理作为履行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环境质量状况也是评价文明建设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均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将环境质量状况和的变化趋势作为考核评价工作成效的依据。当前,我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雾霾污染现象频发反映了环境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社会整体文明程度上存在的差距。在国家文明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在以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提高文明标准。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环境保护领域衡量文明程度的标尺,定期修订,不仅要收紧污染物限值,而且要增加污染物控制指标,扩大控制范围。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的控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达到现行标准也并不意味着环境质量改善工作的终结。环境中的污染物都是有害健康和生态安全的物质,其含量越少越好,因此改善环境质量永无止境。污染物排放标准就是排污单位的“如厕”文明行为规范,要通过严格执行标准,切实落实排污者的环保责任,树立文明意识。应未雨绸缪,提前确定并公布未来远期环境质量目标要求和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水平要求,使全社会在各个方面做好准备,避免临渴掘井、措手不及。

二是建设环境文化。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而需求决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广大社会公众作为社会生产的最终消费者,其消费习惯、消费取向对生产者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同时,公众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都在以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社会成员都既是环境保护的受益者,又是环境污染的制造者,更应该成为治理污染的积极参与者。通过开展环境文化建设,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觉、主动地参与环境保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凝聚起全社会的热情和力量,并且在这一过程,提高公众的文明意识,形成尊重他人环境权利的公序良俗。

三是当好预警哨兵。环保部门要当好全社会的环境预警哨兵,既要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又要盯住各类污染源,尤其是“两高一资”行业污染源,同时还要关注新兴产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全面防范环境风险。

(责编:高雷、权娟)


相关专题
· 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