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坚守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推动环境经济政策改革创新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其本质就是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环境经济政策是实现环境保护法规制度的重要保障和基石。
一、环境经济政策改革创新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环境经济政策是指根据环境经济理论和市场经济原理,运用财政、税收、价格、信贷、投资、市场等经济杠杆,调整和影响当事人产生和消除污染及生态破坏行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制度。新形势下,加快环境经济政策改革创新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探索开展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1、生态文明建设给环境经济政策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这为环境经济政策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环境经济政策必须承担在环境保护和资源配置上的应有作用,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成为强大保障和推力。
2、生态文明建设给环境经济政策的改革创新提供了舞台。十八大报告强调“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这是将环境保护的要求渗透到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财税政策和贸易政策之中,探索基于环境资源管理的市场调节机制,“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深化了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渠道。
3、建设生态文明对环境经济政策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利用环境保护在宏观层面的先导和优化作用,在微观层面的倒逼和约束行为,引导产业空间布局,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推动生产技术进步。作为环境保护最有力的法规制度,环境经济政策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环保中心任务,发挥更大作用。
二、推动环境经济政策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环境经济政策发展提供了客观动力。环境经济政策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1、环境经济政策可以促进绿色经济转型。按照当前全球的市场和经济结构,人们在环境问题上采取争取做法却往往经济上划不来。要取得这方面的成功,就需要恰当评估自然资本的价值,将环境问题融入增长政策,使增长政策在保持和加强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内容的同时提高效率、推动创新和增强环境韧性。因此,环境保护应参与到国民经济的一系列决策过程之中。譬如:更深地参与发展规划、城建规划、产业规划;推动环境监管体制和环境税费政策的进一步改革等。只有将环境保护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决策层面,才能实现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真正转型。
2、环境经济政策可以克服行政控制手段的弊端。环境经济政策手段在解决目前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作用日益凸显。从环境与发展的国际进展情况看,经济手段在降低环境保护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政府补贴和扩大财政收入诸多方面,具有行政命令手段所不具备的显著优点。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基于市场的管理手段,对于决策者、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选择的灵活性更大。以排污收费这项政策为例,排污收费标准确定之后,企业可以根据标准决定行为。如果减排成本低于排污费,就会选择减排。如果减排成本高于排污费,企业就选择上缴排污费。但是如果运用行政手段,则可能存在执行难、效率低的问题。
3、环境经济政策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与传统行政手段的“外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内在约束”力量,具有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与行政监控成本等优点。从政策改革的角度来说,环境保护工作正在引入越来越多地环境经济手段。欧美国家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环境税OECD的研究报告表明,在开征相关环境税后,促进了企业创新行为。排污成本提高后,促进了企业采用经济高效的污染治理技术或者改变生产行为,采用清洁工艺降低污染排放。国家“十一五”出台的一些经济政策也促进了我国污染减排工作。燃煤发电机组脱硫上网电价按0.015元/Kw.h补贴的政策以及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政策的实施,对火电厂和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所取得的成绩功不可没。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和收费标准的完善,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推进化学需氧量的减排。
三、推动环境经济政策改革创新的主要举措
面对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发展形势,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虽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是如果采用适宜的新举措改革创新,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1、明确环境经济政策革新的方向。环境经济政策革新应加快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加快建立绿色贸易政策体系、加快构建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加快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突出总量减排、质量改善、风险防范和区域均衡发展四大主题,重点放在税费、价格、金融、贸易等四个领域,建立排污交易、生态补偿两种机制,争取到2015年形成比较完善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2、改革环境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优化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环境资源价格形成的非市场化,是导致大量资源无偿或低价开采重要原因之一。环境治理是需要代价的,而很多企业尚未支付相应的代价。应加快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形成反映环境资源稀缺程度、生态价值、代际补偿和市场供求的价格体系。加快环境资源产权改革,建立边界清晰、权能健全、流转顺畅的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在市场交易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公共产权,促使环境资源有偿使用、适度竞争成为环境资源价格形成的市场基础。建立生态产品核算体系,通过价格支持,将环境资源价值反映到要素价格中,对于具有正外部性使用者内化其环境收益,从而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
3、创新环境资源税费改革制度,改变“唯GDP”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环境资源税费改革制度创新,以环境资源保护和节约为宗旨,优化环境资源税费结构和补偿标准。改革环境资源管理体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规范各级政府的环境资源管理权责,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例如相比不环保的“黑色企业”而言,对发展绿色经济的企业采取少征税的措施,鼓励黑色企业的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环境资源代价过大,企业成本外部化,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等问题,规避因环境资源分配不公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通过税费制度的改革引导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速为目标的“唯GDP”发展模式转型。
4、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功能,推动环境资源区间流动。“优化国土空间开放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主体功能区战略定位不同,地区间的发展方向就存在不同。对于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地区来说,他们为了保有自然资源和提供生态产品,放弃了经济总量、经济发展速度及群体利益。转移支付是推进形成限制和禁止开发区的主要财税手段。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功能。对地区保护生态资产所付出的生存发展成本予以生态补偿和生态服务功能支付,体现生态产品的市场价值,实现区域环境与发展的成本共担、效益共享的环境资源区间流动协作模式。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严峻形势的必然要求。环境经济政策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机制。作为从事环境经济政策研究的一名普通工作者,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勤于思考,努力提升,干好本职,创先争优,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为实现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