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民政部

掌握媒体话语权,扩大民政软实力

中国社会报社总编辑   周蔚华
2013年07月29日15:5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掌握媒体话语权,扩大民政软实力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胜利召开,胡锦涛同志所作的报告,第一次明确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新的系统阐释,并把作为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以及三者关系作出系统归纳和概括,提出了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作了新的部署,它是一份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是要把它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我这里结合自己在《中国社会报》领导岗位的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媒体要在引导社会舆论上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是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机遇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不久的将来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但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均衡,人均收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出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目前国际上有一种流行理论,就是“中等收入陷阱”理论,该理论认为中等收入国家的显著特征是经济增长放慢或者停滞,贫富分化加剧,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压力加大以及失业增多,社会突发事件频发,信仰体系缺失以及金融体系脆弱等等,这给我们整个社会都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认真加以对待。

“中等收入陷阱”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社会阶层分化或者固化,利益和社会诉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各种思想观念交织,各种诉求无奇不有,网络化缺乏有效监管所导致的民主乱象和网络暴政,在很多重大社会事件中,媒体推波助澜,很多非理性的声音、各种噪音杂音对理性之声形成强干扰,一些哗众取宠、似是而非的言论,一些低俗的做法,一些娱乐大众的节目充斥着各种媒体,正面的、正义的、理性的声音往往遭到讨伐或者被耻笑,被非理性声音所湮没、所压制。因此,如何在多元声音中发出我们正面的的声音,在群声喧哗中发出主流的声音,用先进的理论、高尚的文化、正面的观点尤其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党的十八大提出,媒体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是十八大对媒体提出的要求,也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必须始终不渝的遵循。

二、要在扩大民政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上发挥关键作用

民政人的一个普遍特点是不善于宣传自己,只干不说活着多干少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美德。但在大众传播时期,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社会舆论的支持,离不开社会共识的形成。而社会舆论、社会共识的达成需要我们作广泛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对我们的工作有更加全面地了解,让我们的工作获得更多的认知。我们的服务对象大多数是弱势群体,他们在社会上发出声音的机会很少,如果我们自己不注重宣传自己,我们的工作就不为社会所认知,也就很容易被社会所误解,其结果就导致了我们的民政工作者在社会上也变成了弱势群体,这与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政在社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的新要求极不相称。

中国社会报作为一份专业性大报,以服务民政业务为核心,以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为己任,扩大对民政的宣传,传达领导部门对民政的新部署新任务,解读党和国家有关民政的政策法规,探索民政理论难题,总结推广民政工作的经验,反映民政工作者工作者的酸甜苦辣以及百姓对民政工作的愿望需求等,同时在喧嚣的舆论氛围中发出独特的声音,为民政事业鼓与呼,这些都是中国社会报在今后需要继续加强的工作,也是把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三、要在提高广大民政干部增强舆情应对能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社会建设纳入到党的“四位一体”工作总布局中,此后社会建设工作得到极大加强。党的十八大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管理”,并把社会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在社会建设中起骨干作用的民政工作既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社会建设的任务将民政工作汇集到社会的“聚光灯”下,民政工作因涉及到千家万户,社会关注度不断提高,也常常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或焦点。

但在应对媒体方面,基层部门多呈现出能力不足、被动应付的状态:埋头苦干有余,主动宣传不足;被动接受采访有余,主动策划发布不足;平时舆情意识淡薄,遇到问题惊慌失措,一旦有舆情相关事项发生,民政人要么被媒体牵着鼻子走,要么在舆情面前沉默不语,退避三舍。因此,提高媒介素养,增强民政领导干部应对媒体的能力将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社会报作为一家主流媒体,本身就负有如何提高民政领导干部应对媒体能力的重要使命。目前,中国社会报正在建立民政舆情检测和引导平台,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媒体人的专业特长,对民政舆情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及早发现、及早提醒、及时分析,并和舆情事件当事方一起制定舆情应急方案。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报拟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对全行业宣传干部和通联队伍进行舆情应对的培训,邀请行业内外舆情应对专家进行讲座和实训,以达到提高领导干部媒体应对能力的目的。

四、要在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随着网联网以及移动终端的发展,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并对传统媒体形成巨大冲击,客观上已经形成两个舆论场:官方娱乐场和民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都在争夺阵地、抢夺话语权,力图影响受众、影响社会。在这场两个舆论场的争夺中,中国社会报作为一家主流媒体,必须占领制高点,重新抢占先机,为此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继续坚持精品战略,用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和信息产品扩大报纸的覆盖面,提高发行量;二是要加快报纸内容的结构转型步伐,通过报纸数字化促进传播方式的转变;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实现报纸的网络化、数字化。三是重点加强“中社网”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化舆论及信息服务平台。“中社网”的定位是立足于民政与社会的中间地带,搭一座联通民政与社会的桥梁,目标是把中社网建成全国民政新闻门户网,是民政人交流工作经验、浏览民政新闻的信息港,是社会各界了解民政、认识民政的生动窗口。四是开展民政信息推送。选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通过与商业网站合作、网络自媒体推荐等方式,向社会推送民政新闻信息,实践“立足民政,面向社会”的媒体宣传理念。报社拟与国内有影响的电讯运营商一起推出“民政手机报”,同时将精心打造一个报社官方微博,与报社主流信息报道互为犄角,彼此呼应,放大民政人声音,扩大民政工作的影响。

(责编:高雷、权娟)


相关专题
· 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