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精神洗礼
——写在党的十八大翻译工作之后
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十九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应当为少数民族代表准备必要的翻译。”在全国党代会、两会等全国性重要会议上,为少数民族代表提供民族语文翻译服务这项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开始。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从党的十二大(1981年)起,即独立承担全国党代会的民族语文翻译服务工作,到十八大共经历了7次。
几十年来,在全国党代会召开期间,由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组建大会秘书处民族语文翻译组,肩负光荣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一系列工作任务。包括: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7种民族文字文件的翻译、印刷大会文件,为大会会场提供少数民族语言的同声传译工作;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有关少数民族地区的报社、电台、电视台提供大会主要文件的译稿等等。这些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保障了少数民族代表能够使用本民族语言履行职责,也及时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递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中。
作为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的一员,我有幸参加了党的十八大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这也是继我参加了2007年党的十七大民族语文翻译服务工作后,第二次为党代会服务。回想起来,当时的工作场景历历在目。2012年9月12日,大会秘书处第一次筹备会议召开后,我们即从人员、设备、组织机构等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倒排了工作时间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修订了相关工作制度,进行了内部动员和保密教育等。在全部准备工作就绪后,于10月15日准时进入住地,整个筹备工作历时33天。据我所知,因为工作的需要,在大会秘书处各组中,翻译小组是较早开始集中管理、封闭工作的队伍之一。从10月15日全体参会人员进入工作驻地,至11月16日撤离工作住地,共历时33天。筹备工作的33天和集中工作的33天,合起来是66天。按照中国老百姓的习俗,这是个非常吉祥的数字。
十八大期间的翻译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们和由中央编译局组织的外文翻译小组的同志们一起进入驻地的当晚,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民委的有关领导同志就专程到驻地看望了我们,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对我们的亲切问候。国家民委副主任陈改户指出:“大会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党代表对大会文件的学习领会,直接关系到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对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直接影响到大会声音在民族地区的传播报道。每位同志都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特殊性和重要性,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极其认真负责地完成好中央交给的任务。”为此,由我们翻译局选派的124名同志在大会秘书处的领导下,发扬“讲政治、讲大局,一丝不苟,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圆满完成了大会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具体包括:十八大报告(全本、简本)、中纪委报告、党章(修正案)等8种大会文件,7个语种共计49万余字。同时,在大会开幕时,用7种少数民族语言为会场提供了同声传译;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自治区提供了十八大报告文件的全本和新华社通稿以及有关决议等8种大会文件的全本和简本的译稿,按时、优质地完成了7000余份翻译文件的印制工作,与汉文版同步准时提供给了少数民族代表,等等。
由于我们出色地完成了各项翻译任务,在大会闭幕时,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翻译组全体工作人员并合影。这种荣誉,将永载我们这项事业和每个人的记忆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件的翻译上,我们严格遵循翻译工作的专业规范和各项要求,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确保了译文内容准确无误,语言表述通达流畅,确保了每项任务、每个环节、每道工序一丝不苟,及时到位,没有出纰漏,没有留遗憾。比如,对于文件中的“三位一体”、“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代际补偿”、“美丽中国”等新提法,我们要求翻译人员在理解吃透汉文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少数民族语文的特点,在语法结构、表述方式、表达习惯等方面力求字斟句酌,全面把握。对于这个问题的全面情况,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局长李建辉在《光荣使命—党的十八大民族语文工作体会》中做过全面的介绍。
就我个人而言,能够亲历见证并亲身参与服务党的历史上这一重要时刻,不仅仅是一种荣耀,从中也获益匪浅。比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结束以后,国内外将更多目光集中到了中国未来发展之上。特别是对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问题,更被广泛解读。在我看来,“发展速度”一词,对中国人一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且不论中华五千年浩瀚历史,就拿新中国成立后这五十多年来讲,“赶英超美”、“大跃进”、“深圳速度”、“时间就是金钱”、“跨越式发展”等等,一波接着一波,一浪高过一浪。这其中,孰是孰非,不能简单一概而论。我们为什么会对速度有一种近乎超常的紧迫感?个中的纠结,可能只有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才能有那种撕心裂肺的体会。软弱就会被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曾经落后的太多太多。可以这样说,中华民族近代家贫国弱、任人宰割的惨痛历史,已经深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当中。无数血与痛的教训让我们意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已成为各民族精神追求和力量源泉。
但是,“速度”这东西,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是需要时时把握,分分拿捏的。搞得不好,就不简单是应了“欲速则不达”这句老话,更有可能使国家和民族陷入另一种灾难。这一点,古往今来,历史经验教训不胜枚举。但好在,对于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而言,我们既没有被发展中的困难所压倒,更没有被已经所取得的成就所冲昏头脑。相反,在机遇与挑战的双重压力下,我们对于“中国速度”有了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第一次写入党章的“科学发展观”。历史也将证明这一思想的卓越和不凡。
中国有句俗语,叫“吕端大事不糊涂”,讲的就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世界需要“中国速度”,中华民族更需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无论无何,在速度面前清醒一些、冷静一些、全面一些,这就是科学,也是我们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人的一生当中,能亲身经历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实属不易。有人这样评价十八大:“每一次党的代表大会,都是一种改革理念的接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是2012年中国政治社会的重要事件,将深刻影响今后的中国社会。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党的代表大会都会为未来设计发展蓝图。时至今日,这份蓝图中恐怕要描述更多的攻坚命题,甚至承载更多的压力,以一种不惧风险的方式去完成执政党的历史使命。人们毫不怀疑,这份蓝图将伴随中国的未来,人们也更有理由期待,这份蓝图将成为每个中国人生活、整个民族发展的新坐标。”对此说法,我深感为然。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这一颇具自信的目标背后,是这些年来的发展获得了科学的“加速度”,同时也意味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需要更大的奋斗。未来五年,我们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