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科学技术部

科技哺育农业 转化推动发展

学习十八大报告心得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孙传范
2013年07月29日15: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科技哺育农业 转化推动发展 学习十八大报告心得

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必将对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一项必要而迫切的工作任务。作为农业科技管理岗位的工作者,全面了解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论点,有效把握各项工作规划和部署,对今后农业科技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农业科技发展的新需求

十八大报告肯定了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加强等可喜的进步,同时也指出了我国目前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制约科学发展的诸多体制机制障碍。为了实现农业产业化水平的稳步提高,突破现阶段农业发展瓶颈,应继续发挥农业科技的重要作用,实现科技哺育农业,转化推动发展的新局面,有效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一)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迫切性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撑和扶持下,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然而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产品总量需求刚性增长,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越来越重。一方面受工业发展的影响,耕地、淡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可持续发展战略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农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明显,生产关系难以维系平衡。因此,着力解决农业科技创新中的方法制约问题,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深入强化农业科技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撑作用,是目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逐步向城市和城镇转移,参与农业相关产业的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素质呈结构性下降,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需求。随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型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逐步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新主体,对关键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产生巨大需求。因此,普及农业科技相关知识,培养基层具备科技知识的人才,建设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向社会、农村辐射的基地,完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有序高效的运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是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的当务之急。

(三)提升农业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性

为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科技资金的投入,加强了科研院所的组建,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农业科技专利成果交易。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除了对国家政策的需求外,关键要靠农业科技的支持。然而由于一些体制不健全的客观因素制约,使得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与经济总体不相适应。总体看来,我国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还不够紧密,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共享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有待优化,稳定投入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科技评价导向不尽合理、科技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科技评价主体有待调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障碍。为此,迫切需要对农业科技发展从战略的高度做出再瞻性部署,打破条块分割的科技管理体制,进一步创新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农业科技发展的改革之路

(一)改革传统农业科技创新体制

农业技术创新离不开相应的科技体制的配合,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生产从精耕细作向机械化转变、农产品从短缺到结构性过剩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的科技创新必须以改革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及时调整和改革农业科技体制及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机制,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体制上的保证和支持。一是完善农业科技投资体制,应继续维持政府财政拨款的主渠道地位,并诱导涉农企业、农户投资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二是创新农业科研管理体制,主要是要彻底改革农业科研选题立项方面的管理制度,建立起由市场和社会需求导向确定的新型立项机制,并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增加农业科技创新需求

农业科技创新供给的增长,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需求的增长。只有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需求才能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才能有用武之地。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需求的增长,一方面,可以通过土地的适度集中,扩大农户的经营规模,结合政府的优惠税费政策,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提高农民采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致力于提高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程度和科技水平,以增强其接受和采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内在动力。总之,只有农业科技创新有效需求不断增长,农业科技创新的供给才会有市场,才能实现科技创新供给的不断增长。

(三)积极培育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积极培育新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主要是要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市场化进程,使我国农业真正走向现代化。由于科技龙头企业所拥有的雄厚资金,辐射面强,经营的多元化和一体化等,容易成为高新技术的创新主体和需求主体。因此,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由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化示范基地,向农户供应良种、资金、饲料和疫苗等生产资料,实行产前、产中、产后技术配套服务,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模式。

三、结合农转资金管理工作浅谈工作体会

在全国农业科技大会召开和《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发布之后,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从2001年开始设立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计划。转化资金专项的设立是贯彻全国农业科技大会精神,落实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重要举措,是中央政府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研究成果创新性开发能力的有力措施,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利用“绿箱”政策支持农业的有效手段之一。资金的设立体现了中央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具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就是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增强农业的竞争力。

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体系面临着诸多难题,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推广服务,结合日常工作体会,提出想法如下:一是健全农业科技推广运行机制,提高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率。要对政府办的国家农业推广机构进行改革建设,完善现有的4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建立“以县为中心,以乡为枢纽,村为重点,户为对象”的农业推广网络, 并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种民间的农业推广组织,积极扶持农业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户投身于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二是深化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明确职能任务,合理设置机构,科学核定编制,完善改革配套措施。理顺管理体制,健全人员聘用制度,规范上岗资格条件,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农业科技人员队伍,加强知识更新培训,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人员业务素质;三是全面开展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修缮或新建业务用房,配备推广服务设施设备,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普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责任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奖惩措施,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大力推行“包村联户”推广机制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服务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四是引导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建立完善职称评聘、工作考评等各方面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及其科技人员面向生产一线,促进农业科研与生产的有效对接。发挥农业科研教育机构及其科技人员的作用,积极深入基层开展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培训、科技咨询与服务等。 

(责编:高雷、权娟)


相关专题
· 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