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眼中的美丽教育
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教育,但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盈于耳畔的各种教育纷争让我的心常常迷失迷惘。然而,就在最近,在那遥远的西部的两所城乡结合的学校,我寻觅到了美丽教育的身影……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秋日的大理,晨曦比北京来得晚,七点多了,天色如黛,与苍山相融。还没走进下关一中初中部的大门,孩童们的稚语声、浅笑声已传入耳际,似乎在唤醒晨光。进了大门,正面是主教学楼,左侧是操场,右侧是一座副楼。副楼的一层,是图书馆。
吸引我的,正是这个图书馆。
也许你会问:图书馆,哪个学校没有呢?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是的,我曾去过许多学校的图书馆,有的图书馆建筑恢宏,大厅里陈列着三角的钢琴,彰显知识与艺术的不可分割;有的图书馆设备精良,桌上排列着一台台电脑,让知识跨越空间的限制,随时可以汲取;有的图书馆环境优雅,绿树成荫,花香袭人,捧一本心爱的书坐在长椅上阅读,惬意舒畅;有的图书馆藏书浩瀚,从远古到当下,从国内到国外,从线装书到电子书,应有尽有,汗牛充栋。倘若与这些图书馆相比,下关一中初中部的图书馆就太不起眼了。它没有钢琴,学生们不能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读书;它没有电脑,学生们不能上网浏览;它的周围没有绿茵、喷泉,它的藏书量只能称得上较为丰富。
然而,它以开放的姿态召唤着孩子们。
和别的图书馆一样,这个图书馆有书、书架和桌椅。书静静地待在书架上,静候欣赏它的小读者来取走它;桌子椅子也默默地待着,期待小读者捧着书走过来,拉开椅子坐下,把书放在桌子上,开始阅读。和别的图书馆不一样,这个图书馆没有门,也没有监管老师。只要愿意,每个学生在课间在午间在放学后,都可以走进来,随意取下自己喜欢读的书,进入另一番天地。这里的书的种类可真不少呢,而且有的书不只一本。比如语文老师倡导、初中学生也喜欢读《西游记》,在书架上一下子就可以看到了三本。想想看,几个好友可以同时阅读一本书,在图书馆当然不便交流,但在回家的路上,一起聊起同一本书,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那将多有意思啊。
图书馆的对面,就是操场。原以为操场上的喧嚣会影响阅读者的心绪,可当我从书架上取下斯蒂芬·茨威格的《三大师传》,坐在椅子上时,我才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图书馆展开怀抱,迎接操场上的阳光,因而光线充足;同时,它像装置有滤音器,让操场上的声音变得渺远,一点儿也影响不了图书馆静雅的氛围。
几株绿植点缀着图书馆,让这里四季如春,生机盎然;尽管没有老师监视,但学生们一踏进馆内,便自动关闭了话匣子,沉静下来,悄无声息地阅读、摘抄。也没有咀嚼声,没有吞咽声。一个男孩子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进来,放在桌子上,却始终没有打开过。假如静校时间到了,可手中的书没有读完,爱不释手,怎么办?不要紧,把它装进书包,带回家,看完了再带回来,放到书架上。
偶一抬头,我看见馆里贴着一条横幅: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刹那间,我明白了为何这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中学在当地享有盛誉,家长们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来念书。开放式的图书馆,不正折射出这所学校“以育人为中心,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吗?不正是既着眼于当前成长,又注意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建立起坚实、丰厚的生长点吗?不正是在构建有文化讲诚信的美丽校园吗?
不由得想起媒体上的相关报道。不久前,某记者对所在地市的30名学生进行了随机的调查采访,问题是:“同学,你喜欢去学校的图书馆吗?”大多数同学摇头否定。
孩子们为什么不喜欢去图书馆呢?这位记者介绍说,原因主要包括:不喜欢看图书馆里的书;开放时间太短,在校没时间去借阅;图功课太多,没工夫借书看;对书馆的管理和氛围不满意。
我想,假如那个地市的学生们来到下关一中的开放式图书馆的话,也许他们会从此爱上阅读。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十一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关于“你幸福吗”的街头采访节目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与争议,一时间,“幸福”成了一个敏感词。有些人回避忌谈幸福,有些人调侃幸福,还有些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所以,看到“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句话时,仿佛翳病被治愈一般,我眼前不禁一亮。
记得那是12月3日。借着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论坛”的机缘,我来到了武侯祠实验中学。还没到这所学校之前,早已听说这是成都市唯一一所“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学校”;还听说这所中学的校长是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李镇西。李校长不仅语文教得好,还身体力行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在这位颇富名望的校长管理下,学校会呈现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呢?我一直好奇。
那是一个周日的早晨,校园里没有学生,空阔而宁静。来自各地参加论坛的老师们陆续迈进校门,朝会场走去。“哟,看,那是学校的校训吧。”一位老师指着左上方。顺着他所指方向望去,大家在教学楼高高的墙面上看到了一行字:“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晨风习习,秋寒料峭,但这句话突然让心中升起一股暖意。相比于那些豪言壮语,它是那么质朴;相比于那些格言警句,它是那么浅显;相比于那些名人名言,它是那么平凡。然而,就在这质朴、浅显、平凡中,却无声地蕴蓄着一种对父母、对他人乃至对社会的责任感。
拥有健康的体魄、灿烂的笑容、积极的心态,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在远方放心工作,劳累时一想起我,心头就涌过幸福的泉流;
勤于学习,敏于发问,勇于探究新知,让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的老师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为遇到挫折的同学送上一句安慰的话,为陷入迷茫的朋友写下一首鼓励的诗,为取得佳绩的伙伴唱出一曲欢欣的歌,让同龄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周围素不相识的人也因我的存在而幸福;
……
可惜啊,学生不到校,看不到他们是如何践行这句动人的话语的。然而,一个多小时后,一群背着书包,抬着桌椅的学生出现在大家面前。摆正桌椅、拿出语文课本,他们开始聆听一位远道而来的老教师给他们上课。有一位学生稍微晚了一步,他急匆匆地跑来,小脸通红。不知孩子们是否清楚老教师是专程来给与会者做示范课的特级教师,但他们一个个聚精会神,大声地朗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书声在清凉的空气里回荡,格外悦耳。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眼前的画面温馨而感人:六十名十二三岁的孩子,本该在家享受属于他们的周末,写写作业,看看书,做一做自己喜欢的事,但他们却按照学校的安排,统一地来到学校,上一节特殊的语文课。上课的老教师,听课的二三百名与会者,难道不应为这些孩子们的存在而心头掠过幸福之感吗?
“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幸福是实实在在的,会呼吸有温度的。
后记
对这两所中学虽只是匆匆一瞥,但我惊喜于它们的美丽。这美丽,来源于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下关一中开放式的图书馆,不正践行着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吗?武侯实验中学的校训,不正体现着十八大报告倡导的“立德树人”吗?
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两所地处西南边陲、城乡结合生源复杂的学校,我领悟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那句话绝对不是一句空话——“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我深信,美丽教育离我们不远,美丽中国也近在咫尺!
我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