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外交部

以和对外,以善为交

驻加拿大使馆 王剑
2013年07月29日14:5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原标题:以和对外,以善为交

汉语将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称作“外交”,华夏文字的魅力就在于最稀松平常的语辞里包蕴深远,所谓春秋笔法,不外如是。“外交”二字确乎普通,但是,却在造词伊始就展示了中华民族对此的一份姿态。

外者,言其对象;交者,明其方式。我们是以交互沟通的方式和外界发生联系。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或不需外交,然人处于世间,国立于天地,皆非独一、封闭的存在。因此,古往今来,国莫不重外交;自古而今,中国所重外交皆在于“交”。往来相通,是为交,不是冲突,亦不是对抗,往来间礼义相善,沟通间平易相和,一和一善,奠定了中国外交的底色。

时殊世异,所谓时宜,或许日新月异,但一国的底蕴与气度,如一人品性与本质,有其不移的根基。中国的外交传统,随着时代洪流不断锐意创新,与时俱进,同时也始终一脉相承作为文明古国的一份和与善的积淀。展开十八大报告,其中关于外交的传承与创新,相继与嬗变,仍彰示着中华的善与和。

善,是中华文化中对美德的最高形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华夏子孙,学而为人,便是这样以善为至境,因此没有一个词,能超于善。西方文明中对“善”争论万端,自然主义的“善是快乐”,形而上学的“善是道德律”,莫衷一是。但在中国的伦理道德中,“善”意分明,凡能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处理中,坚持共生、共存、共赢、共荣的,则为之善,反之为恶。纵观而今的外交局势,可谓风云变幻,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等事件,影响甚剧。面对如斯外交局面,面对不断的挑战与难题,中国始终坚持着以善为交的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明确指出“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这不仅仅是一句话,它更代表了中国在变幻局势中的一份姿态,风云世态中的一种气度。而在十八大涉及外交论述中最具亮点的“新型大国关系”,也依旧可以看到这种以善为交的思想。报告中指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正是坚持了友好、互利、同存、共赢的善之旨。

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表达,和不仅是对内的姿式,更是对外的仪态。中国外交中的和,首先是一种相安相谐的形态,包容宽厚的气度,这些年我们一直坚持并践行着这样的理念,也惟因如此,中国才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样影响世界的外交准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对外政策制定者邓小平更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策略,以一种平和自然的态度对外。本着这样的传统,十八大报告中再一次声明中国坚定不移的外交立场:“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当然,中国的和并不是软弱与妥协,“和而不同”正是承认世间的差异,不排异,不趋同,保持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的权益。所以十八大报告中掷地有声地向世界表明:“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多少年来,中国的外交始终以彰善维和为目标,时至今日,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走入崭新一页之际,以和对外,以善为交的传统,仍然一脉相承。

今春三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外访,在这段为期9天的“开局之旅”中,习主席从俄罗斯的寒天冰雪,到非洲的炎火烈日,出席了66场重要活动,会晤32位外国领导人,发表20多次讲演。在这样一个万物复苏的时节,向全世界散播了中国和善的外交理念。习主席多次提及“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认为“人类生活在同一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这样紧密的联系下,守望相助,和平互利的和善外交变得愈发意义不凡。所以在俄罗斯,习主席强调,两国要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在非洲,习主席以“常来常新,热情如火”概括中非友好情谊。这无一不彰显得中国亲善友好,维护和平,共同发展的外交理念。四月,椰风暖人的的季节中,2013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举行,本届年会以“革新、责任、合作:亚洲寻求共同发展”为主题,再一次印证了当今世界的紧密联系。在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当前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遍布全球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几十亿人口正在努力走向现代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因此,在这样的世界形势面前,中国的外交将会坚持尚和尚善。尚和,是一如既往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以合作的方式,共商地区乃至全球的问题,所以在论坛中,习主席掷地有声地提出要“同心维护和平,为共同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理念,使我们的地球村成为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相互角力的竞技场,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尚善,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是坚持开放包容,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消除疑虑和隔阂,把世界多样性和各国差异性转化为发展活力和动力。

基辛格作为外交家曾这样感叹,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那样,历史传统与现代韬略如此一脉相承,而中国人则保持一种“文化上的普世观”。善与和,正是普行于世,时变不移的中国观念。而中国崇尚这样和与善的外交观念,除了传统深蕴外,也和我们对外交的理解有关。

中国人认为,外由内生,因此古往今来,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从不是两个孑然的概念,恰恰相反,中国的外交是为国内经济建设而服务的。在内我们追寻安定团结,故在外我们谋求和平稳定;在内我们需要发展繁荣,故在外我们倡导合作互利。而坚持和与善的外交,意味着新一届领导人不遗余力维护稳定的决心,正如习主席所说,稳定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因此坚持和与善,正让我们有最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能够齐心协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外交官是外交最切身的饯行者。驻外的经历,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以和对外、以善为交中国式外交的与众不同。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让我身在异国,亦倍感振奋。对于青年而言,最大的幸运是什么?我想不是一朝看尽长安花的个人之幸,而是躬逢盛世的时代之幸。所以作为青年,我为能够生长于中国而感到幸运;而作为青年外交官,我更为能够置身这样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倍感幸福。纵观时局变幻,中国在外交中总能以和与善的思想,调整具体策略,不断与时俱进。

作为最普通的外交人员,对于和善精神发挥我有如下浅见,首先是要将尚和尚善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外交实践中。我们每一个外交工作者都能够在日常的事务中践行这样的观念,将中国源远流长的和善精神,传递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中国精神与中国梦共同焕发光彩。其次,和善并不意味着委曲求全,和而不同,善而自强,和善不是退却,而是有礼有节的包容和坚持。在对外交往中,我们将坚守自己的职责,维护祖国利益。最后,和善的目的是发展,外交中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因此我们将坚持和善的气度和准则,用和平谈判和对外协商的方式,妥善解决矛盾,维护发展的大局。不断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信十八大后揭开崭新一页的中国外交,将继续让以和对外、以善为交的外交传统、中国气度,传行诸国,影响世界。

(责编:高雷、权娟)


相关专题
· 中央国家机关“我与十八大”主题征文选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