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当代世界》

2013年6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文
2013年07月26日09:1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一、日举办非洲会议 公布援非新举措

6月3日,为期三天的第五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在日本横滨闭幕。会议由日本政府和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共同主办,共计51个非洲国家应邀与会,其中有39位领导人亲自出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会上宣布,未来五年将向非洲提供320亿美元资金,其中包括140亿美元的政府开发援助。会议发表的《横滨宣言》指出,民间是非洲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需要维护非洲的和平与稳定,为地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首次于1993年举办,每五年举行一次。20年来,日本政坛走马换将,不知其几矣。在这期间,日本对非政策虽略有变化,却基本持之以恒。日本不遗余力发展同非洲关系,开拓市场,获取能源,寻求支持,各种利益考量不言自明。然而,日本大力提升与非洲国家的合作,稀少遭遇国际社会非议。在不多的批评声中,主要集中于援助方面,指责其有时口惠而实不至。固然,日本囿于一己之私,弄得邻里不睦,关系紧张。不过,其的确善于在邻国之外树名立望。此番,非洲国家近乎悉数到会,可谓东京一呼,应者云集。日本苦心经营对非关系,实有可取之道。

二、中美领导人会晤 加州庄园话合作

6月7—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相聚加州安纳伯格庄园。本次非正式会晤,双方有两次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在一起的时间总共超过八个小时,堪称中美关系史上的创举。习近平主席表示,他同奥巴马总统举行会晤,主要目的是为中美关系发展规划蓝图,开展“跨越太平洋的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围绕双边关系及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中美两国元首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积极成果。

近年来,中美关系逐渐密切,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层次日益提升,合作程度愈趋深化。然而,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不顺遂,波折时而显现。有舆论认为,中美两国战略互信的基础薄弱,战略互疑呈现上升势头。当前,中美关系何去何从,成为双方的重大战略抉择。放眼全球,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稳定与否,不仅关乎两国人民福祉,更攸关亚太地区和整个世界安危。正因如此,双方如何相处,动见观瞻。中美两国需要拿出政治智慧,勇于历史担当,走出大国冲突的老路,开创新兴大国与既有大国和平共处的先河。若此,诚为世界之福,人类之福。

三、伊朗大选胜负定 鲁哈尼当选总统

6月14日,备受关注的伊朗总统大选顺利举行。本次选举,报名参选者达数百名,而获准入围者仅有八人。其中,改革派只有区区一人,余者皆来自保守派阵营。临近选举之时,改革派鉴于胜算不大,不得已选择退出,转而支持与自身立场相对接近的哈桑?鲁哈尼。鲁哈尼曾任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被视为温和保守派。如此一来,选举变成了保守派内部强硬与温和两大路线之间的较量。翌日,伊朗内政部公布选举结果,鲁哈尼的得票率为50.71%,以绝对优势当选该国第11届总统。鲁哈尼发表讲话称,未来将在外交事务上采取较温和的方式,愿同外部世界进行建设性互动,避免遭受国际制裁,但不会向西方国家低头,呼吁国际社会尊重伊朗。

鲁哈尼一战功成,夺得总统宝座,伊朗政治有望出现新气象。与强硬保守派相比,其在信守保守派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更倾向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缓和与西方国家关系,扭转不利的国际环境。当然,伊朗的真正决策者乃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总统只在政治生活中扮演有限的特定角色。哈梅内伊掌控伊朗政局二十余年,虽经改革派和保守派总统轮流执政,自身地位却岿然不动。鲁哈尼不是哈梅内伊最中意的人选,然其胜出后,后者随即表示祝贺,显示选举结果不会给伊朗政局带来严重冲击。未来,伊朗的内外政策必然有所调整,但现有政治体系的存在,决定难有天翻地覆之变。

四、土民众抗议持续 强压制难以奏效

6月17日,土耳其五大工会联手组织工人大罢工,共约80万人走上该国主要城市的街头,声援延续多日的民众抗议活动,谴责政府实施的强制清场行动。自5月底以来,由于反对伊斯坦布尔地方政府拆毁该市加济公园,大批市民聚集塔克西姆广场表达抗议。起初,土耳其政府诉诸强力措施,试图一举平息抗议活动。不料,事与愿违,反而助燃民众心中的不满之火,抗议活动迅速蔓延至全国,一发而不可收拾。

此次抗议浪潮,不仅让土耳其当局始料不及,也使国际社会愕然。按说,十余年来,正发党领导下的政府励精图治,治国不可谓无方。当前,土耳其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对外关系熠熠生辉,地区大国崭露头角。本次来势汹涌的民众抗议,事先毫无征兆。故而,抗议爆发之初,土耳其政府未能审慎察之,认定其不会激起大的风浪。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乱常起于所不足疑之事。强力压制之下,经过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一隅之抗议,旦夕间升级为举国示威,愈演愈烈。若无内部之忧,外部势力纵然百般蛊惑,注定也是枉然。一个看上去欣欣向荣的国家,缘何民众抗议不止,足堪思之。

五、八国集团开峰会 共识难觅成果少

6月18日,为期两天的八国集团峰会在北爱尔兰厄恩湖畔落下帷幕。峰会结束之时,八国领导人共同发表《厄恩湖宣言》,倡议各国在公平税收、开放贸易和提高透明度等方面做出努力。关于叙利亚问题,由于分歧严重,各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峰会发表的联合公报只做了原则性表述,呼吁尽可能以政治方式,共同推动叙利亚内战的结束,支持尽早召开日内瓦国际会议,但未提及会议的具体时间。

若没有俄罗斯的陪衬,八国集团是名副其实的富国俱乐部。昔日,作为一个基本由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八国集团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时移则世异。随着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日渐式微,风光不再。论代表性,八国集团远不如二十国集团。面对层出不穷的区域和全球性问题,八国集团愈发鞭长莫及,难以发挥实质作用。长此以往,八国集团沦为明日黄花,恐是大势所趋。

六、塔利班与美对话 阿政府忧边缘化

6月18日,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证实,该组织当天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设和谈办公室。随后,美国官方确认将在多哈同塔利班会谈,旨在实现阿富汗和平。当然,美国开出了和谈的条件,要求塔利班必须切断和“基地”组织的联系、结束暴力以及接受阿富汗宪法。有报道称,巴基斯坦从中发挥了牵线搭桥的作用。不过,美国试图直接同塔利班对话的举动,引起阿富汗政府的忧虑,担心被边缘化。阿总统卡尔扎伊做出强烈反应,决定暂停两国安全领域的协商。

阿富汗战争已宣告结束多时,该国局势却迟迟未能稳定。塔利班势力非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其占据有利地势,依托盘根错节的复杂联系,不仅继续在阿富汗大行其道,还日益在巴基斯坦兴风作浪。眼看无法将这一力量彻底根除,急于从阿富汗抽身的美国,无奈中只好选择与其和谈。然而,塔利班声势日隆,行情看涨,正待价而沽。究竟是否放弃抵抗,内部意见不一。阿富汗政府则进退维谷,既希望由己主导国内和平进程,又无力改变唯美国马首是瞻的现实。左右阿富汗局势的三股力量,正展开新一轮博弈。即使和谈得以举行,也必然漫长而艰辛。

七、美棱镜计划曝光 揭秘者全球逃亡

6月23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斯诺登乘机离开藏匿一月有余的中国香港,飞抵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在港期间,斯诺登披露了美国政府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指称美国情报机构直接进入网络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和收集信息。更有甚者,美国还设法侵入一些国家的网络系统,窃取相关资料。随后,美国以盗窃政府财产、未经授权泄露国防信息和故意泄露机密情报为由,正式起诉斯诺登,誓言将其缉拿回国。目前,斯诺登虽辗转至俄罗斯,但接下来的去向成谜。

最近以来,美国不断抨击别国攻击其网络系统,致使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斯诺登的爆料,实足证明了美方是彻头彻尾的贼喊捉贼。实际上,美国是全球计算机技术的执牛耳者,获取网络资源几如探囊取物。以现实状况而言,若美国缺乏高度的自我约束,其他国家遭受网络攻击的事件就难以杜绝。网络空间没有固定边界,可也不是无主之地。一国绝不应肆意窃取别国之信息,以损害对方权益来保障本国安全。美国声称自身是网路攻击的受害者,装出一副可怜样子,试图占据互联网的道德制高点,国际社会不可不察也。

八、曼德拉病情危笃 南非上下共祈祷

6月23日,南非官方表示,因肺部感染入院的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病情恶化。消息一经发布,南非人民不分肤色,不分老幼,纷纷为曼德拉祈祷。即将迎来95岁生日的曼德拉,晚年体弱多病,数次入院诊治。三年前,曼德拉现身南非世界杯闭幕式,全场观众不约而同地起立致敬。之后,再无公开场合的露面。这位集刚毅与宽容于一身的南非斗士,理念主张虽非人人赞同,但赢得世人普遍尊重。他的身体状况,时刻牵动着各国人民的心。

因为反抗罪恶的种族隔离制度,曼德拉曾身陷罗本岛监狱达27年之久,意志始终不曾被消磨,铸就了无可匹敌的光辉岁月。种族隔离制度结束以后,深孚众望的曼德拉成为新南非首位黑人总统。执政期间,推行种族和解政策,为创建一个多元和谐的彩虹国度而殚精竭虑。当连任唾手可得之时,他选择急流勇退,主动放弃权杖。离任以后,鲜少过问政事,而是以年迈之躯奔波劳碌,斡旋地区冲突,直至淡出公众视野。在南非各族人民心中,曼德拉业已化作国家团结的象征,人们希冀不老的传说降临到“马迪巴”身上。然而,人生总会有涯,大树终归凋零。不论能否转危为安,曼德拉不屈不挠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崇高精神,早已彪炳史册,必将与天壤同久,与日月同光。

(执笔:张伟杰) 

《当代世界》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责编:杨媚、权娟)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