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

产业,托举起老区人民的富强梦

白锋哲
2013年07月19日08:33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战争年代出生的许多子弟兵儿郎,都受到老区人民哺育——父母前线作战,将孩子托付给老区人民。老区人民自己吃糠咽野菜,将口粮留出来,用小米粥一口一口喂养子弟兵儿郎成长。为了保护小儿郎躲过敌人的追杀,有些老区人民用生命来掩护……”这封饱含深情的信,是一位老革命后代写给“中国梦·老区行”媒体采访团的。

革命老区,是新中国走来的地方。然而一度也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成了贫穷的代名词。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如何推动老区经济发展让老区摆脱贫困?如何让老区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

近日,“中国梦·老区行”媒体采访团走进山东、海南等省的革命老区,倾听感人故事,感悟老区精神,探访老区经济发展,深切感受到:产业是托举老区人民富强梦的引擎,培育产业、增强老区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

沾化冬枣:使“稳定的倒数第一名”发展为“全国人均林果收入第一县”

山东滨州沾化县是革命老区,仅该县泊头镇就出了137位烈士。但老区并不穷,只因为有了“沾化冬枣”这个声名远播的富民产业。

茫茫枣园连天碧,串串琼珠接地红。这是沾化冬枣成熟时节的情景。“全县冬枣共有50万亩,年产6亿斤,销售收入近30亿元,80%农户都是靠冬枣致富,仅冬枣一项人均增收达7500元。”沾化县副县长、冬枣办主任郭丰青跟冬枣打了二十多年交道,说起冬枣没有不知道的。

然而,在冬枣树大面积种植前,“沾化农民收入曾多年是稳定的倒数第一名”。

沾化冬枣栽植历史悠久,民间有“先有冬枣树,后有沾化县”之说,百姓自古就有“房前屋后三棵枣树”的习惯。不过,从庭院走入大田,还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沾化面临渤海湾,又是黄河冲积平原,土壤偏碱性,气候也很独特。“有意思的是,这片土地上种别的都不适合,连最好活的白蜡树也长不好,可偏偏适宜种枣。而且只有沾化能种这个树结这种果,别的地方要么光长树不结果,要么结出果子也不好吃,而沾化的冬枣状如苹果,咬上一口,嘎崩脆。”沾化县委书记贾善银对冬枣亦有着十足的感情,“20多年前,一位领导偶然发现这种现象后,就提倡大面积栽植,起初老百姓不理解,等个别人大胆尝试见到效益后,农民们开始蜂拥而上,以致到最后县里要控制种植规模。”

一个产业带富了一方人,染绿了一方土。如今已成为“全国人均林果收入第一县”的沾化又在谋划如何提升冬枣生产经营水平、改善冬枣品质。滨州海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吉叶就正在为此努力。她建成有机冬枣示范基地1.2万亩,发展合作社社员1600户,严格实行“八统一”的生产管理标准,探索出一条“工农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路子。她把自主研发的微生物菌肥和无毒杀虫制剂等专利产品应用到基地,提高了土壤肥力,提升了冬枣品质,去年“海滋冬枣”高于市场均价10元以上。

阳春乳业:与养殖户建立紧密的共赢关系,拓展“一只羊的产业链”

“一粒米当军粮,一块布做军装,一个儿子上战场”,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这就是可歌可泣的沂蒙儿女,这就是英雄的沂蒙老区。

坐落于安丘市柘山镇的阳春乳业10万只奶山羊养殖示范基地,就位于沂蒙老区腹地。青山秀水间,12个国家标准化羊舍、2个大型现代化挤奶厅、羊副产品加工车间、冷库、物流中心等整齐排列,如同秩序井然等待检阅的军人。

基地的布局和管理像极了公司董事长董玉坤的军人风格。“我想以吹集结号的方式,让老区乡亲们终结贫困。”当年,这个出身农家、当过兵的山东汉子独自驾车、翻越老区的沟沟坎坎,眼前的一切让他触目惊心,房屋破败,院落里只有老弱妇女,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为什么?因为穷。“我要搭建一个适合农民创业的舞台,让农民在家门口挣到钱,让农村焕发新的生机。”

董玉坤选择了与乳汁息息相关的产业,来回报红嫂的后人。2002年春天,他辞去公职组建阳春乳业公司,“沂蒙山区水草丰美,遍地都是羊饲料。”随后阳春乳业版图不断扩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2008年起阳春乳业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奶山羊村+银行”的五位一体模式,2011年柘山镇奶山羊基地建成运营,目前公司已在安丘、临朐、诸城、峡山等地发展奶山羊合作社57个,养殖户5300多户,存栏奶山羊超过36万只。“一只羊的产业链”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拓展。

“我是2011年6月上的第一批羊,没带一分钱来,公司找到我养羊时,我真有点不相信,又一想反正不赔就来了。我只管养羊,公司收购羊奶,一月一打款结账,到第三个月我已挣了一万多元,我赶紧又买100多头。”回顾养羊历程时,基地养殖户尹立香自信而满足。如今她养着400多头奶山羊,除了她和老公,还雇了两个人,估计今年收入能达到30多万元。

一间间羊舍干净而现代,每只羊都有耳标。基地技术员说:“这是它们的‘身份证’,每只羊的来源、产奶量、甚至脾性,都记录在案,一旦出现问题马上可追溯到源头。”在阳春乳业,质量安全是“生命线”,也是“高压线”,没有人敢触碰。通过盯紧奶源、盯紧运输、盯紧生产这“三个盯紧”最终成就了阳春羊奶的优良品质。董玉坤说:“质量安全可靠,才能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公司也才能带富更多养羊户。”

半个月前,中国老区经济开发基金管理委员会与阳春乳业签订协议,3年投资5个亿,帮助公司做大做强,尽快在A股上市,造福更多的老区人民。

老区特产:搭乘电子商务从“深山人未识”到遍布全国各地

经济学上有个观点,许多资源丰富但欠发达地区,属于“富饶的贫困”。不少老区就是如此。海南佳友国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老区特产网负责人杨葱龙调查发现:“革命老区拥有品种繁多的名优特产,但因为交通信息闭塞,常常是‘养在深山人未识’。”

“让老区的土特产走出大山进入大市场,是开发老区经济的长远路径,也是助推老区人民致富的暖心战略。”2011年3月12日,在洒满先烈热血、农产品资源异常丰富的宝岛海南,中国老区特产网正式落户。

“建网之初,我们就树立‘以土特产带动老区经济发展’的理念,提出‘消费式扶贫’的观点。作为一个消费者,购买老区的特产越多,厂家生产的就越多,老区农民就种植的越多,老区人民的收益就越高。”在经过一番考察,看到有的老区漫山遍野都是优质板栗却穷得令人心酸后,中国老区特产网总经理徐安心坚定了“把中国老区特产网打造成老区特产展示窗口和销售平台”的决心。

“效果非常好,去年一年就实现销售额1.2亿元。”徐安心介绍说,网站采取“网店+实体店”的商业模式,是全国首家集革命老区土特产、旅游商品等特色产品和文化为一体的新型网络加盟连锁购物平台。“我们实行原产地发货,零库存销售,确保了产品的绿色、健康。”

为确保老区名优特产品源头的质量安全,在选择生产销售合作伙伴上,除了有严格标准,中国老区特产网还对营销形式、配送体系等环节实施质量监控、严格管理。对于像阳春奶业和海滋冬枣这种实力较强的企业,他们从源头到生产深加工上,全程、全面介入,协助其打造成名优品牌推向全国。针对一些规模较小、加工能力不足、市场意识差的老区土特产企业,他们也会整合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帮助进行深度改造。

全国有28个省、1599个县有革命老区,老区面积占全国的33%。要将老区特产充分挖掘推销出去,带动老区人民致富,中国老区特产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农民日报

(责编:张湘忆、秦华)


相关专题
· 中国梦·老区行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