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刊】清华硕士魏华伟扎根“艾滋病村”:亮出最有价值的青春

     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魏华伟走上发言席,以《无悔的选择》为题,汇报了自己在“艾滋病村”服务群众、发展经济的成长历程。“我愿把所有的热情奉献给我热爱的农村,选择村官之路我无怨无悔。”话音刚落,经久的掌声在会场回荡。

头条人物
清华硕士魏华伟扎根“艾滋病村”:亮出最有价值的青春
  他是高考状元,天之骄子,他有勾画自己青春的无数种可能。可他偏偏选择了农村,他是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岗街道办事处文楼村党支部书记。他叫魏华伟,2008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一头扎进了河南的文楼村——一个他眼中“青春用的最有价值的地方”。【详细】

  决心:“去就去一般人不去的地方,因为那些地方最需要人”
  “去就去一般人不去的地方,因为那些地方最需要人。”下了决心,他一头扎进农村,更主动要求来到了全国重点帮扶的文楼村。文楼村辖6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3693人里面,艾滋病毒携带者占1/10。一般人看到文楼的人都躲着走,外村的亲戚和他们断了来往。【详细】

  融入:“一旦在朴朴实实的村民中间,你就没有了怕”
  去这样的村子当村官,你不怕?无数人问过魏华伟。有天从别人口中知道,一个患病村民想请他吃饭,却始终张不开口。魏华伟考虑再考虑,咬咬牙,走进了这个家庭。在饭桌上,每个人面前都摆放着一次性餐具,每一个菜,旁边都摆放一双“公筷”。魏华伟扭过脸就哭了。“一旦在朴朴实实的村民中间,你就没有了怕。”他说。【详细】

  致富:“外面的企业不愿来,只有自己闯条路出去”
  魏华伟说,只要动起来,走得就快了。现在,文楼年年有新的致富项目落地,村民观念也在悄然转变。2010年,魏华伟在外学习时,发现种白金瓜周期短、见效快,就与武汉一家公司合作,签订了一个最低保护价,鼓励村民试种30余亩,实现每亩增收1500元。接下来,建菌种厂,解决了5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引进饲料厂,30多名群众就近打工。希望,让一个被病魔折磨了20多年的村子泛起了生机。【详细】

  ·记大学生村官、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魏华伟
  ·【最美基层干部】魏华伟:亮出最有价值的青春
党员风采
记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党总支书记王艳凤
  不像个村官。这是王艳凤给人的第一印象。肤色黝黑,不善言辞,笑起来甚至有些羞涩。不像个村官。这是永生村村民对王艳凤的一致评价。他们更习惯叫她“孩子”或是“姐妹”。但就是这个“不像村官”的村官,仅仅用一年零四个月,带领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摘掉了“后进村”的帽子。村民说:“我们服的就是她不像个官儿!服的就是她真心为我们老百姓干事儿!” 【详细】
李郁火海救战友:危险面前,党员就要冲在前
  2012年4月18日凌晨,山东某预备役团作战值班室的电话骤然响起:“张星镇奶子场地域突发山林大火,请求火速支援。”火情就是命令。时任政委吕光亮一边向上级请示,一边命令团参谋长李轶民和政治处主任李郁集结官兵向30公里外的火场开进。曾数十次参加救火的李郁带领一个小组,配合当地森林防火大队扑灭临近山头逐渐燃起的明火。手持灭火机的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始终冲在前。 【详细】
天津双街村书记刘春海与群众心手相牵奔小康
  见到刘春海时,他正在村设施农业基地跟村民讨论如何增收话题呢。葱茏的葡萄架上缀满累累果实,长势好的大棚收入可达2万元。作为北辰区双街村党委书记,刘春海率领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苦干16年,将一个破败不堪的村子发展成集体收入51亿元、村民人均收入2.6万元的精神文明先进村。用他的话说:“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干部心里装着群众,办事为了群众,发展成果由全体村民共享。” 【详细】
身边的感动
75岁老党员胡志斌:49年引智扶贫为三农
  “我生在农家,长在农村,学在农校,干在三农,一生与农结缘。”说这话的胡志斌,今年已75岁高龄,却依然奔走在三农最前线。退休后,他牵头成立了省农业产业协会,继续为农民服务。“退而不休,献身三农,其乐无穷。”胡志斌这样概括自己的晚年生活。如今,每个周六、周日,只要不下基层,他都会到自己的“桃花源”劳动,在花草果木间洒下了无数汗水。 【详细】
李文栓:“帮助他人,就是快乐自己”
  今年56岁的李文栓,出生在灵石县一个农民家庭,1972年参加工作,1980年入党。入党以来,做了多少好事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用不求名利、不图回报来形容,他却称受之有愧。但曾连续十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就是他作为一名优秀党员的最好证明。不管大事小情,只要力所能及,老李都要伸出自己温暖的手。“帮助他人,就是快乐自己”,这是李文栓信奉一生的人生信条。 【详细】
土坷垃里摔打出来的书生书记宫玉峰
  7月10日,34岁的宫玉峰匆匆赶到县里去参加个会议。他是神池县东湖乡小赵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子要从山上整体搬迁到县城。上级准备来检查,看看好事办好了没。再见到宫玉峰变化最明显的是脑门上的头发,本来就不是很浓密,现在有些稀疏了。他说,在基层工作了五六年,已经适应了农村,要说起这些年来最深的感受来,就是一个字——累。说罢,他又微微一笑说:“可能是我太投入的缘故吧。” 【详细】






我要发表留言(现有留言: 条)
  • 匿名发表  署名:
  • 验证码:

  •    
  • 留言须知
  • 编辑:单莞婷(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