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干部论坛

杨金海:实现“中国梦”需要“精神托底”

2013年07月11日10:59   来源:重庆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核心观点

  “中国梦”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掌握一定的话语权,提供了绝佳机会。但“中国梦”想要真正影响“世界梦”,还必须在完善和丰富自身理论体系的同时,大力加强理论的大众化和国际化建设,积极构建先进的世界性的话语体系。

  人物简介

  杨金海,中央编译局秘书长、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主要成员,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著作有:《解放思想史话——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读本》、《主体性和哲学基本问题》、《人的存在论》等。

  所谓话语权,就是看你所弘扬的话题、概念乃至基本的思想理论体系,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多大影响,树立多高权威,赢得多少共识

  重庆日报: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中国梦”和“美国梦”乃至“世界梦”是相通的。您如何看待“中国梦”和“世界梦”之间的关系?

  杨金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国际视角看,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真正的和平发展道路,给未来世界文明发展带来希望。

  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中国道路,是一条可行的现代化建设之路,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乃至部分发达国家思考和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总道路是相通的,实现大同世界的美好理想也是相通的。过去数百年间,西方一直引领着现代化的潮流。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在向西方学习,并且以后还要继续学习。但是,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有后发优势,中国发展中所呈现的稳定、高效、和谐、和平等特点,更适应今天的时代要求,更符合世界人民之梦,因此也可以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当前“中国梦”的提出,正当逢其时。这有益于我们站在世界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思考中国道路问题,进一步研究和明晰中国道路的特点和优势,以及未来持续发展的路线图。同时,也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即不仅考虑中国全面发展问题,也要更多考虑国际关系和世界发展问题。因此,“中国梦”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掌握一定的话语权,提供了绝佳机会。

  重庆日报:依托“中国梦”形成一种新理论,并在国际理论界掌握一定话语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杨金海:什么叫话语权?简单来说,就是发言权,就是你所弘扬的话题、概念乃至基本的思想理论体系,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多大影响,树立多高权威,赢得多少共识。而与之相应的话语体系,简单来讲就是概念体系。我们今天所用的很多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我们自己发明的,其虽然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但终究还是源于西方。

  在历史上,中华民族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其标志就是文化及其话语体系领先于世界。今天,我们想要掌握国际话语权,前提就是必须有先进的能够引领世界思想文化潮流的话语体系。当然,马克思主义这套体系我们还要讲,但不能一成不变,我们应该将这套话语体系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创造出既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话语体系。比如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是当代中国人发明的;政治上我们讲“和谐社会”,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已经在世界上开始流行。

  但是,这才仅仅是开始。只有当这些概念变成全球通用的语言,大家都讲的时候,才能说我们有了真正的话语权。

  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经验总结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利于在世界上传播,这是掌握话语权的关键

  重庆日报:您认为中国有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那一天吗?

  杨金海:一定会有的。我的自信来自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来自于我们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而且从未中断过,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治国理政、修身齐家的智慧,可供我们借鉴。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和平发展的理论体系,可指导我们继续发展。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士来中国学习和考察。

  去年,我们应约给拉美干部学者代表团举办了一个培训班,很受欢迎。第一堂课就是我讲的,叫《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拉美朋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关于如何让政府、市场两只手协调发挥作用,表现出强烈兴趣,说过去闻所未闻,认为中国这个做法太好了。

  可见,不是我们这个理论不好,而是我们对外宣传不够。宣传不够有很多原因,比如,我们的外语不行。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现有的中国理论作品自身的含金量还不够,没有把中国的故事讲好,也就是没有把我们的做法和经验从理论上讲透。

  重庆日报:在您看来,要依托“中国梦”话语体系掌握国际话语权,我们需要怎么做?

  杨金海: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需要尽快建立一整套的、先进的、便于传播的理论体系。具体说来就是要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总结出一套国际上可以接受的概念乃至思想体系。

  这些理论成果我们总结得已经不少,但要国际化,还需要做很多工作。一是要学术化,二是要通俗化。如刚才讲的,拉美朋友觉得很好,愿意学,但是他怎么学,就需要我们从理论上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透,这才是掌握话语权的关键。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传统习惯做法,在争取国际话语权的道路上是行不通的。

  现在大部分中国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不少人还拥有了私家车,但是为什么大家还是不满意?根本原因是精神支柱有问题,理想信念有问题

  重庆日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梦”思想是否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站得住脚,关键还在于“中国梦”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实现“中国梦”,我们最需要克服什么困难?

  杨金海:我感觉在当前,乃至今后十年二十年间,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精神懈怠”。胡锦涛同志前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了“四个危险”,其中第一条就是精神懈怠,也就是精神支柱建设问题。

  现在大部分中国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不少人还拥有了私家车,但是为什么大家还是不满意?我觉得这是精神支柱出了问题,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人吃饱了饭就会有更高的要求,这就是精神的追求。

  我们常常讲要追求美好生活。什么叫美?孟子讲“充实之为美”,精神充实了,才是最美好的。现在很多人常常感觉很焦虑,很压抑,很烦恼,这不是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而是精神空虚、信仰缺失造成的。

  在这种背景下,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落到实处,怎么建立精神支柱建设的长效机制等问题,需要全社会仔细思考。

  重庆日报:在重建精神支柱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杨金海:当前,最要紧的是尽快建设精神支柱传播的载体,特别是展览馆之类的。有了这些,就有了人们学习的场所,各级政府和组织也可以借此对群众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有了这些载体,就可以使人们耳濡目染地接受良好道德思想的教育。

  此外,就是要考虑精神支柱传播生活化的问题。你不要总是直接给老百姓讲抽象理论,而要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解决人们的精神苦恼、空虚问题。这样,我们的思想工作才能够“接地气”。(周季钢 阳炆杉)

(责编:吴思瑶、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