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把总书记叮嘱的事办好

2013年07月09日09:16   来源:甘肃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布楞沟,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吸引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目光。

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布楞沟村是全县最贫困、最干旱的山村之一。全村68户345人,去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624.1元,贫困面高达96%。

今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进村入户嘘寒问暖,叮嘱大家“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

殷殷嘱托凝成发展的动力。东乡族自治县迅速行动,科学谋划,综合施策,整体推进布楞沟流域连片扶贫开发,不到半年,布楞沟村展露出勃勃生机。

自来水整村全覆盖

东乡族农民马麦志家,是习近平总书记走访过的农户。“以前我们吃的是窖水。一瓢水,先洗菜,再洗脸,最后存起来给牛羊喝。”马麦志说,现在拧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做饭、洗衣服、养牛养羊用水难题都解决了。

马麦志家的院子中央,便是自来水井,井口用白色瓷砖贴面,镶嵌着“吃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两行红彤彤的大字。“这是乡亲们‘碰头’设计的统一模式的井口,家家户户都一样。”马麦志介绍说。

东乡县水电局工程技术人员告诉我们:“布楞沟村安全饮水工程2月28日开工建设,埋设自来水管道15公里,建成50立方米蓄水池3座、100立方米蓄水池2座,受益农户68户,实现整村全覆盖。”

幸福水流进农家院,布楞沟村群众的梦想变成现实。

连心路通到家门口

布楞沟地处两山之间的沟壑里,一条羊肠小道晴通雨阻,村民出行难,交通运输难。

联系村的“难心事”,牵动着帮扶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员工的心。今年3月初,接到对口扶贫任务后,中石化集团公司通过实地考察,决定出资2400万元,修筑一条20公里的通村道路,为群众排忧解难。

3月上旬,承担援建任务的华北石油局和华北分公司仅用6天时间完成道路设计方案和前期筹建工作。3月12日,随着一台台工程车辆的轰鸣声响起,布楞沟村石化路开工建设,到5月底,一条崭新的水泥路通到了农户家门口。 

告别崎岖山路,走上水泥公路,东乡族农民马占良情不自禁地“漫”起了“花儿”:“河州的牡丹开了花,花香飘到了天下;中石化连心路修到了家,老百姓舒坦着笑哈。”

新农村建设绘新图

立夏时节的几场透雨,浇得布楞沟绿意葱茏。

“往年干旱缺水,栽树树难活,造林不成林。今年建成了上水工程,加之雨水充足,生态林、经济林长势喜人。”县林业局负责人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带领记者走走看看,但见布楞沟一沟两山栽满了核桃、花椒、云杉、山杏、油松、刺槐、红沙柳苗木,荒山荒坡开始变绿了。

与生态造林相映成趣的是集中连片修建的层层梯田。今年开春,县水保部门及早规划,发动群众实施坡改梯项目,在布楞沟流域新修梯田8700亩。“整好地,推广旱作农业种植技术,就再也不怕干旱了。”村支部书记马占海说。

我们看到,布楞沟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按照规划,不仅要为每户村民修一所新居,还要新建村办公场所、村学校、村卫生室和文化广场。”在施工现场,高山乡干部介绍说,安置点两个月后就将建成竣工,这也是全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示范点。

在5社村民马阿布都家的场院里,马阿布都兄弟3人刚刚建起了11间标准化的养殖暖棚。“用双联惠农贷款建棚,用玉米秸秆养羊,种养结合,联户发展,日子会越过越好。”马阿布都对脱贫致富奔小康充满信心。(记者 邹海林 通讯员 赵怀斌 郭得侠)

(责编:吴斌、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