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可见古人对“立言”的追求是多么执着。当前,各级下大力改文风、转作风,效果虽明显,但文风不实现象依然存在。文以载道,贵在立言。笔者认为,如果写材料、做讲话都如古人“立言”一般严谨认真,改进文风就落到了实处。
突出一个“新”字。改进文风的首要突破口就是在“新”字上下功夫。立言就要做到破“旧”立“新”,跳出照抄照搬的拿来主义和只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怪圈,摒弃陈词旧调,学会吐故纳新,力求观点独特、内容新颖。立言要以新为要,文风当以新为贵。一篇文章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思想,缺乏独树一帜的观点,就不可能达到一定的深度,改进文风也就无从谈起。讲求立言,就是要善于总结经验,融会贯通,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要做到别出机杼、另辟蹊径,力求文章有新观点、新思想、新内涵、新论述。
强调一个“精”字。留之后世的文字,必然不会是“又臭又长的裹脚布”。文字不在多,而贵在精,这是立言的题中应有之义。改进文风,绝不单单是停留于减小篇幅、压缩文字的要求上,而要把着力点放在“精”字上。文章如果繁冗拖沓,粗糙不细,就会言之无意,嚼之无味,品之无趣。所谓洋洋洒洒一大篇,不如言简意赅几句话,便是这个道理。一篇好的文章,就应力求精益求精、意尽言止,达到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效果。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化“繁”为“精”、化“粗”为“细”,讲精炼的话,做精细的事,切忌繁文缛节、啰嗦重复。写文章要善于抓住核心要点,学会牵住牛鼻子,有的放矢,力求“窥一斑可知全豹”的效果。
讲求一个“实”字。习总书记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谈无以立言,文风必须务实。文章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来充实,给人的印象只会是虚张声势,华而不实。空谈还是实干,读者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品出来。转文风必须求真务实,力戒虚假,防止避实就虚,避重就轻,讲假话、空话、套话。脚踏实地的“实”字精神犹如一面镜子,改进文风就要见镜于事,见镜于文。文章上的空洞无物,映射的则是作风上的慵懒散奢,人浮于事;语言上的装腔作势,照见的则是党性不强,修养不足。立言求实,需要以深厚的知识修养为支撑,用博学多思锤炼语言,防止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体现一个“深”字。古人立言,就是把立德做人、立功做事过程中的精髓用文字记载下来,必须有深刻蕴意,字字珠玑,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意,只有这样才能流传于世。改进文风也要以立言为参照,在体现“深”字上下功夫。文字的深刻来自于对实践的准确把握。只有善于望闻问切、解剖麻雀,才能寻找到真知,增长自身见识,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认知力。当前很多文章,肤浅空泛,缺乏内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深入实践调查研究。改进文风必须躬身践行,变“作壁上观”为“脱鞋下田”接地气,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实践中增强文章的“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