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显示——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0.87

计价功能提升,便捷性仍显不足
2013年06月17日09:16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今天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显示,截至上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已经达到0.87,相对于前年的0.58增长了49%。同期美元国际化指数为52.34,与前年基本持平,其他主要货币如欧元、英镑、日元等国际化指数均不同程度下降。报告同时指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虽处高速增长阶段,但在国际使用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该报告是国内唯一系统研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陈雨露在解析人民币国际化现状时认为:首先,受人民币在国际信贷、直接投资以及国际债券和票据方面的认可度提高影响,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使用量大增,已从单纯贸易计价功能,发展成贸易计价与金融计价“双驱”模式。其次,人民币国际化或可破解当前世界经济金融格局下,“一超多元”国际货币体系滞后于多元竞争贸易格局而导致的难题。现阶段须坚持“贸易顺差—资本流出”的人民币国际化实现路径,摆脱对单一国际货币的过度依赖,脱离“美元陷阱”和经济利益受损害的不利处境。再次,在区域贸易和双边贸易替代多边谈判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后,以东盟10+3、上合组织、金砖国家、拉美、非盟等多个经济体为突破口,通过双边贸易和区域贸易等方式,有望继续强化国际贸易的人民币计价功能,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报告同时指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存在一些障碍:一是我国当前贸易大而不强,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与能力均不足。二是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发展滞后于贸易活动。偏紧的政策和监管使银行在人民币信贷资金分配时倾向于支持国内项目,而不是服务于跨境贸易的人民币融资或结算项目。此外,利率和汇率双重价差的存在刺激了套利、投机活动,削弱了服务实体经济国际化功能。三是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与外币的直接兑换数量太少,租用美元、欧元的全球清算系统使得人民币交易费用进一步提高,导致人民币国际使用的便捷性不足。(记者崔文苑)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